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也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能否构建社会矛盾的消融机制,妥善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关键。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本文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对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阐述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含义。在对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对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含义作出了明确界定。 第二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即“文革”虽已结束但导致动乱的因素远未清除;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但通货膨胀导致抢购风潮;对外开放促进人们解放思想但资产阶级自由化破坏了安定团结。 第三部分,分析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分别对萌芽、形成和发展三大时期进行论述。 第四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局势稳定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主要特征,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目的性和手段性相统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继承性和时代性相统一。 第六部分,探讨了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其现实意义在于为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提供了现实指导。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稳定 改革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A84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文献综述6-10
- 前言10-11
- 一、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含义的历史考察11-13
- (一) 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含义11-12
- (二)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含义12-13
- 二、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3-17
- (一) “文革”虽已结束但导致动乱的因素远未清除13-15
- (二) 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但通货膨胀导致抢购风潮15-16
- (三) 对外开放促进人们解放思想但资产阶级自由化破坏了安定团结16-17
- 三、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7-21
- (一) 从1948年8月至1978年12月以前: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萌芽18
- (二) 从1978年12月至1989年2月: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形成18-20
- (三) 从1989年2月以后至1992年2月: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不断丰富发展20-21
- 四、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主要内容21-38
- (一) 政治稳定21-26
- (二) 经济稳定26-30
- (三) 思想稳定30-33
- (四) 社会秩序稳定33-35
- (五) 国际局势稳定35-38
- 五、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主要特征38-41
- (一)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38-39
- (二)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39-40
- (三) 目的性和手段性相统一40
- (四) 继承性和时代性相统一40-41
- 六、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41-45
- (一)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主义的理论宝库41-43
- (二) 为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现实指导43-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宇,刘文波;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论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2 王碧华;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稳定的模式选择[J];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08期
3 高健生;邓小平的社会稳定理论及其意议[J];前进;1994年12期
4 汪沛,王燕;小平的社会稳定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国钦,彭健伯;关于邓小平社会稳定理理的研究[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陈成国;浅析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J];开放时代;2000年10期
7 曲洪志;朱卫卫;;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再认识[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2期
8 王超;;论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J];学理论;2010年34期
9 高学栋,毛建群;新形势下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锐利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刘济华;;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的发展历程浅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维新;;中国稳定的关键在领导核心——学习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一点体会[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2 魏延秋;;邓小平稳定观论析[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3 赵保胜;许成坤;;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理论探析[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王炳毅;;邓小平与南京的故事[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5 王庆英;;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才平;刘章烈;;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初探[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房宁;王淑梅;;邓小平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乃毓;;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浅析邓小平的人才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慈彪;;学习邓小平社会科学思想[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聂晓静;;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发展观比较[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走近伟人[N];湖南日报;2005年
2 戴菁菁;邓小平1926年自传发现经过[N];人民日报;2004年
3 李文兰;浅论邓小平的人力资源观[N];山西日报;2004年
4 吴晓波;邓小平的“三十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童展竹;“要把争取时间放在首位”[N];贵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晓邋实习生 王然;我永远铭记那份感动[N];深圳特区报;2008年
7 廖小兵邋记者 胡世平;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升温[N];广安日报;2008年
8 刘成 杜淑萍;邓小平梭草之行[N];中国档案报;2003年
9 徐建源;“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N];沈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钱江 叶晓楠;邓小平打开了留学之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笃武;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韩立红;“总设计师”的管理智慧[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陈和水;邓小平人的解放和发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陈立媛;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若干思想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鲍雪松;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积淀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远华;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素芳;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思想的探析[D];厦门大学;2001年
4 卢诚;论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梅鹏;邓小平公平思想特征溯源[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蕾;论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春香;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评析[D];延边大学;2002年
8 彭帅;论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9 张军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10 税强;论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