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民主协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8:21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民主协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列宁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主协商思想。列宁通过不断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吸纳其他革命理论家思想精华,并结合俄国革命实践经验和客观现实发展的需要,历经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民主协商思想。不论是国家与社会事务、党内事务,还是监督事务、民族区域间的事务,列宁都主张通过商讨与合作、讨论与批评、辩论及会议商讨等形式,在国家与社会各领域开展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实现各党派、企业、公民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等主体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并最大程度地就某项问题达成一致。其内在包含的讨论、协商、合作、参与等因素,都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为解决当时俄国复杂的国内外社会关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列宁的民主协商思想同样彰显重要的当代价值,符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特殊指导意义,逐步深化了我国党内协商民主、党际间的民主协商和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方面的认识,并将协商民主理念深入贯彻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不断推进我国协商民主理论开拓创新。
【关键词】:列宁 民主协商 协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21;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8
  • 一、课题来源及意义8-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7
  • 四、课题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来源18-29
  • 一、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理论来源18-25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18-22
  • (二) 其他革命理论家思想的影响22-25
  • 二、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实践根源25-29
  • (一) 列宁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1880-1917)25-26
  • (二) 列宁领导的执政与民主政治建设(1917-1924)26-29
  • 第二章 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形成与演进29-35
  • 一、列宁民主协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9-31
  • (一) 十月革命前的国内外形势29-30
  • (二) 革命胜利后的形势转变30-31
  • 二、列宁民主协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31-35
  • (一) 萌芽阶段(1910年前)32
  • (二) 形成阶段(1910年-1917年)32-33
  • (三) 发展阶段(1918年-1924年)33-35
  • 第三章 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主要内容35-48
  • 一、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涵义35
  • 二、协商主体的界定35-36
  • 三、协商客体的表现36-40
  • (一) 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商讨36-37
  • (二) 党的事务的协商37
  • (三) 监督事务的协商37-39
  • (四) 民族区域间的事务协商39-40
  • 四、列宁民主协商思想的实践形式40-48
  • (一) 事务商讨与合作41-43
  • (二) 党内民主讨论与批评43
  • (三) 辩论43-44
  • (四) 党派间的斗争与协商44-45
  • (五) 会议商讨45-48
  • 第四章 列宁民主协商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48-56
  • 一、对我国党内协商民主建设的启示——发挥党内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示范效应48-50
  • 二、对我国党际间民主协商的启示——发挥我国现存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作用50-52
  • 三、对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启示——发挥群众路线对协商民主的引领作用52-53
  • 四、对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以协商民主治理形式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53-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剑符;刘世华;;论列宁人民民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探讨;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民主协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4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