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0: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社会发展进程的精准测量工具,那么民生就是丈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最佳标尺之一,因为民生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最直接表现,民生的发展状况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民生的呼声像当下这么嘹亮,一方面,经历了长期内忧外患和饱受穷困洗礼的中国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百姓民生意识随之迅速提高,人民对民生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多样性的需要。 更好的发展民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定的、是历届中央领导的执政目标之一、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民生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理论财富,它丰富的内容加之其对民生建设做出的实践性总结和科学性前瞻,点明了社会主义民生发展的过程、本质、方向及目标。本文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归纳和总结意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有利于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建设;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形成过程;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详细概括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民生的根本是生活需要、民生的实现过程是人类的实践过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民生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重视和关心人的利益;第四部分,重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民生思想 现实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8-9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创新点14-15
- 2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形成过程15-27
- 2.1 马克思民生思想理论来源15-18
- 2.1.1 启蒙思想家们的人道主义民生思想15-16
- 2.1.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民生思想16-17
- 2.1.3 空想家们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民生思想17-18
- 2.2 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过程18-26
- 2.2.1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萌芽19-21
- 2.2.2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21-24
- 2.2.3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完善24-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3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27-40
- 3.1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27-29
- 3.2 民生之本在于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9-32
- 3.2.1 民生需要的动机是合理的29-30
- 3.2.2 民生需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30-32
- 3.3 民生的实现过程是人类的实践过程32-34
- 3.3.1 民生是改造自然的实践32-33
- 3.3.2 民生是改造社会的实践33-34
- 3.4 民生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4-36
- 3.4.1 实现人生活需要的全面发展34-35
- 3.4.2 实现人劳动自由的全面发展35
- 3.4.3 实现人能力的全面发展35-36
- 3.4.4 实现人的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36
- 3.5 关心人的利益36-38
- 3.5.1 无产阶级利益至上37
- 3.5.2 利益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动机37-38
- 3.6 本章小结38-40
- 4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40-58
- 4.1 加强政治建设推进民生40-43
- 4.1.1 强化执政为民41-42
- 4.1.2 强化人民民主42-43
- 4.2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民生43-47
- 4.2.1 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44-45
- 4.2.2 坚持把富民作为经济发展目标45-46
- 4.2.3 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6-47
- 4.3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民生47-49
- 4.3.1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步伐为文化发展增添动力48-49
- 4.3.2 丰富文化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49
- 4.4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民生49-55
- 4.4.1 完善社会福利事业50-51
- 4.4.2 推进社会公平建设51-53
- 4.4.3 建立良好的社会利益关系53-54
- 4.4.4 提高人的尊严54-55
- 4.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55-57
- 4.5.1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55-56
- 4.5.2 不断完善生态治理措施56-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春莲;;马克思论人的精神生活[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阿里夫·德里克;王瑾;;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挑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3 蒋锦洪;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于慧颖;田克勤;;马克思的民生思想研究[J];经济纵横;2010年11期
5 宋成鑫;矫红伟;;马克思的民生思想探究[J];经济师;2014年01期
6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年01期
7 张朝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活观探析[J];人民论坛;201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1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