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05 09:2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及精神生产,并且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应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综合因素,尤其是以往物质资料的匮乏,人们将重心仅仅集中在社会生产这一有机系统中的物质生产上,而忽视了其他类型的生产,结果导致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不协调。从“全面生产”这一视角来学习、研究马克思社会生产思想,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发展马克思的生产观。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该理论伴随着马克思思想变化逐渐展开。以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为线索,考察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历史形成。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文本中关于生产思想的梳理,将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形成大致归纳为三个时期,即萌芽、形成、深化三个时期。通过梳理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从整体上科学地把握该思想的理论框架,为继续讨论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奠定基础。 马克思视阈里的社会生产,是一个内部结构清晰且联系紧密的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以下四种生产类型组成,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以及精神生产。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物质生产始终占据在该结构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人类自身生产在该结构布局中居于中心地位,它为该系统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主体,无论人类社会处在哪种社会阶段,它是社会生存及向前迈进的源动力。精神生产不仅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导航器,而且是社会加速向前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关系生产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关系生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坚持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地位,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努力抓好“优生优育”和教育工作,让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生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影响,国家须增强自身调节生产关系的能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应努力调整自身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须努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维护提供保障。充分释放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力作用,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先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全面生产 当代中国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 绪论8-16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8-9
  • 1.研究背景8-9
  • 2.研究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9-13
  • 1.国内研究现状9-11
  • 2.国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研究思路13
  • 2.研究方法13-14
  • (四) 相关概念辨析14-16
  • 二、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形成16-25
  • (一)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萌芽16-19
  • (二)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形成19-23
  • 1.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提出19-21
  •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诠释标志着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形成21-23
  • (三)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思想的深化23-25
  • 三、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25-36
  • (一) 物质生产25-28
  • 1.物质生产的涵义25-26
  • 2.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6-28
  • (二) 人类自身生产28-30
  • 1.人类自身生产的涵义28
  • 2.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28-30
  • (三) 社会关系生产30-33
  • 1.社会关系生产的涵义30-32
  • 2.社会关系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2-33
  • (四) 精神生产33-36
  • 1.精神生产的涵义33-34
  • 2.精神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力34-36
  • 四、 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36-45
  • (一) 坚持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36-38
  • 1.重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防止视发展为“经济发展”的思想出现36-37
  • 2.统筹规划好其他社会工作,更好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7-38
  • (二) 释放人口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38-40
  • 1.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让社会更好更快发展38-39
  • 2.抓好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不断朝前发展39-40
  • (三) 发挥社会关系生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影响40-42
  • 1.国家须增强自身调节生产关系的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0-41
  • 2.调整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41
  • 3.完善社会制度体系的构建,为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护提供保障41-42
  • (四) 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力作用42-45
  • 1.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推进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42-43
  • 2.加大科学技术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3-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界;2005年08期

2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J];桂海论丛;2006年01期

3 张金凤;刘妙桃;;近年来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4 黎林烽;;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8期

5 王伟光;如何理解并树立科学发展观[J];领导科学;2004年05期

6 朝克;;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春;;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源培;努力促进上海更好地全面发展[N];联合时报;2003年

2 尹汉生;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N];湖南日报;2005年

3 余源培(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努力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N];宁波日报;2006年

4 赵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角度[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胡同;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2 廉克东;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小燕;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中国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3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