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幸福具有无限吸引力,人们不断对此进行探讨和论述。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幸福的理论,从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对幸福展开论述。马克思对幸福的论述更独特、合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幸福观,其幸福理论蕴含于整个理论体系中,归宿点是全人类自由解放的生存状态。十九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产生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生存境况很差,不断进行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这些现实深深刺痛着马克思,促使马克思开始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幸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理论上,马克思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批判现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幸福观。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早期的幸福思想体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从哲学及不成熟的经济学角度讨论现实问题,其幸福观的逐渐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付诸实际的途径,马克思幸福观走向成熟。马克思围绕人的自由解放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维度论述了幸福观。在政治上,强调消除人的异化、劳动解放,使得人自由自觉地劳动;经济上,强调政治解放及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在文化上,注重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社会上,突出个人与社会的融合。马克思幸福观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完善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幸福 幸福观 自由解放 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8-9
- 二、相关文献综述9-12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四、本文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13-14
- 第一章 幸福及幸福观概述14-20
- 第一节 幸福释义14-17
- 一、幸福的词源学分析14-15
- 二、幸福的多种涵义15-17
- 第二节 幸福观及其构成要素17-20
- 一、幸福观17
- 二、幸福观的构成要素17-20
-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观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20-28
-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观产生的背景20-22
- 一、资产主义的发展及其矛盾20-21
- 二、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及斗争21-22
- 第二节 理论来源22-28
- 一、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幸福思想22-25
-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幸福思想25-28
-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历程28-35
- 第一节 马克思早期的幸福思想萌芽28-30
- 一、带有普罗米修斯情怀的幸福思想28-29
- 二、哲学分析基础上的幸福思想端倪29-30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逐渐形成30-32
- 一、人的现实幸福30-31
- 二、哲学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思想31-32
-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成熟32-35
- 一、现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2-33
- 二、实践基础上的共产主义33-34
- 三、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状态34-35
-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内容35-44
- 第一节 经济生活维度的幸福35-37
- 一、扬弃经济生活中的异化35-36
- 二、实现劳动解放36-37
- 第二节 政治生活维度的幸福37-39
- 一、批判基础上的政治解放37-38
- 二、自由人的联合体38-39
- 第三节 文化维度的幸福39-41
- 一、人类精神异化状态的克服39-40
- 二、真、善、美的统一40-41
- 第四节 社会维度的幸福41-44
- 一、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的融合41-42
- 二、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幸福状态42-44
- 第五章 马克思幸福观在当代中国的意义44-56
- 第一节 有助于促进效率经济向幸福经济转变44-46
- 一、促进劳动者自由个性发展44-45
- 二、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45-46
- 第二节 有益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46-48
- 一、促进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落实47-48
- 二、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48
- 第三节 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48-51
- 一、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追求幸福49-50
-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50-51
- 第四节 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建设51-53
- 一、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52
- 二、促进社会公正52-53
- 第五节 加强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53-56
- 一、以实践创造幸福54
- 二、将个人的小梦与中国的大梦相结合54-56
- 结语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万林;;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2 张业蕾;丁永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理论界;2007年02期
3 范双利;;试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2期
4 刘霞;;学生幸福观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5 孙春晨;;中国人幸福观的演变[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23期
6 田伟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人的幸福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陈惠雄;傅俊华;;树立助人为乐的幸福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1期
8 李艳艳;;幸福与快乐界限的探讨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探究[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9 淡琰;;如何树立共产党人的幸福观[J];学理论;2012年29期
10 柴素芳;邵艳;;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飞;;中小学生幸福感基本问题研究——学生的幸福观[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2 李南;张萌萌;;“自我更新”取向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婧;揭水平;;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幸福观的探索性因素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鲁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幸福观意蕴探究[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江锡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研究[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6 彭文会;黄希庭;;美德幸福观: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话题[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高世乐;高世明;高兴和;高山杉;;温度经济——不得已的选择[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守晃;林启雄;施均济;;论长寿与文化[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9 张志哲;;论理学家的幸福观[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刘绍清;;浅谈廉洁自律[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杰;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思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北京青年评论家 滕朝阳;官员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N];南方日报;2010年
3 西南大学 徐茂华;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安琪;家庭幸福观:金钱不是幸福的象征[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明 崔振波;清原倡导健康向上幸福观[N];辽宁日报;2011年
6 市社科联 马灿龙;树立正确“幸福观”[N];汕头日报;2011年
7 丁云婷;高安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幸福观[N];宜春日报;2012年
8 祁东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 尹慧;正确的幸福观是廉洁从税的“原动力”[N];衡阳日报;2012年
9 罗海涛;幸福观决定幸福感[N];大理日报(汉);2012年
10 焦炎;崇尚“最美”幸福观[N];韶关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珍妮;生态幸福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照军;大学生幸福观的认识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力;高中后进生幸福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丽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陈祥兵;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黄静;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7 何雨格;当前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小玲;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静;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1年
10 王珊珊;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