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17-06-06 11:04
本文关键词:浅析马克思的正义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正义的不懈追求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正义从根本上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愿,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具体展现。在阶级社会里永恒的、普遍的正义是不存在的。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具体的、科学的正义观,它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论证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对正义的决定作用;它从现实的人的实际利益出发,主张通过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关注正义的实现问题,其目的是要建立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实践的、开放的正义观。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才有着丰富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既为我们认识、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我们坚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的正义观指明了方向。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具体介绍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渊源,对马克思正义观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行了梳理,并从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正义观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三个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及马克思正义观的表现形式——详尽论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概况,指出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科学性、实践性,并对马克思所构想的正义社会的实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第三章对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各项制度与体制建设、创造公平分配的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构建途径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马克思正义观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最后为结语。
【关键词】:正义 马克思正义观 社会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内容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渊源12-16
- 1.1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来源12-14
- 1.1.1 自然法学派的正义观12-13
- 1.1.2 德国哲理法学派的正义观13-14
- 1.2 马克思正义观形成的实践基础14-16
-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概况16-34
- 2.1 马克思对社会非正义的批判16-19
- 2.1.1 对小资产阶级“永恒正义”观的批判16-17
- 2.1.2 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17-19
- 2.2 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内容19-28
- 2.2.1 现实利益关系的本质反映19-21
- 2.2.2 人本质的高度概括21-23
- 2.2.3 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正确体现23-25
- 2.2.4 未来社会正义的构想25-28
- 2.3 马克思正义观的表现形式28-34
- 2.3.1 经济制度的正义28-31
- 2.3.2 政治制度的正义31-32
- 2.3.3 文化制度的正义32-34
-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与现实意义34-42
- 3.1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条件34-38
- 3.1.1 大力发展生产力34-35
- 3.1.2 完善各项制度与体制建设35-37
- 3.1.3 创造公平分配的竞争环境37-38
- 3.2 马克思正义观的现实意义38-42
- 3.2.1 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本质38-40
- 3.2.2 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7-48
- 承诺书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大志;社会正义——罗尔斯与诺奇克之辩[J];江海学刊;199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浅析马克思的正义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