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思想与“中国梦”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思想与“中国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的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考察幸福,揭示了幸福的真谛。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幸福是个体本质力量实现后带来的一种主观体验;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幸福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即考察幸福时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消解一切造成人民不幸的因素,最终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可见,马克思幸福思想不是纯概念的、片面的、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幸福思想,它是从现实的社会性的人出发,注重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幸福思想。马克思幸福思想的最终指向是人民幸福。“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出发,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拜物教、劳动异化、宗教异化等,对造成人民不幸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进行了尖锐批判,并为无产阶级带领人民争取幸福指明了现实道路。可见,无论是对幸福真谛的诠释还是对造成人民不幸的深刻反思,马克思幸福思想都是以现实存在的人民为主体,以最终实现人民幸福为主线展开论述的,其实质是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中国梦”作为最新思想成果,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手段最终服务于人民幸福。然而,在实现“人民幸福梦”的过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人们对幸福的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政治法律机制不健全等。为此,以马克思幸福思想为指引,正确认识幸福的真谛,反思社会现状,直面造成人民不幸的挑战,是实现中国人民幸福梦的重要方面。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选题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写作思路。第一章通过论述马克思幸福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表明其对人民幸福的关切。第二章讲“中国梦”的根本追求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服务于人民幸福的实现。第三章主要阐述我国在实现“人民幸福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指出的问题,以马克思幸福思想为借鉴提出一些启示。文章的基本结构大致可见,本文通过第一、二章的论述证明无论是马克思幸福思想还是“中国梦”都关切人民幸福,它们的共同之处表明二者有放在一起展开研究的价值。第三、四章证明,“中国梦”关于人民幸福的内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有必要以马克思对幸福的科学诠释为借鉴,启发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和践行人民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思想 “中国梦” “人民幸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第一章 马克思幸福思想及其实质14-29
-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探源14-19
- 一、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来源14-16
- 二、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实际生成16-19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主要内容19-25
- 一、幸福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19-20
- 二、幸福的感受: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20-22
- 三、幸福的条件:自由与合理需求的满足22-24
- 四、实现幸福的途径:自由自觉劳动24-25
-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实质25-29
- 一、马克思幸福思想关切人民不幸的现实25-26
- 二、马克思幸福思想的逻辑起点是现实存在的人民26-27
- 三、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终极指向目标是人民幸福27-29
- 第二章 中国梦的根本追求:人民幸福29-38
- 第一节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依据29-33
-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29-30
- 二、中国梦提出的现实依据30-33
- 第二节 中国梦的根本追求是人民幸福33-38
-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33-34
- 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服务于人民幸福34-35
- 三、实现中国梦的主要任务是缓解当前造成部分人民幸福感缺失的矛盾35-36
- 四、人民幸福与否是评判中国梦实现与否的根本标准36-38
- 第三章 实现中国人民幸福梦面临的现实挑战38-45
- 第一节 实现中国人民幸福梦面临的物质挑战38-40
-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38-39
- 二、政治法律机制仍不健全39-40
- 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40
- 第二节 实现中国人民幸福梦面临的精神挑战40-45
- 一、对幸福真谛的曲解40-42
- 二、西方拜物思想的影响42-43
- 三、人们理想信念的缺失43-45
-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思想对实现中国人民幸福梦的启示45-57
-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为实现个人幸福提供理论指导45-51
- 一、科学理解幸福真谛45-46
- 二、在劳动中追求个体的现实幸福46-48
- 三、注重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48-50
- 四、反思人的生存意义,追求长远幸福50-51
-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为构建人民幸福的社会指明方向51-57
-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1-52
- 二、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52-54
- 三、建设美丽中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4-55
- 四、坚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2 卢春山;;为中国梦自主自觉地奋斗[J];红旗文稿;2012年24期
3 鲁薇;;“美国梦”与“中国梦”[J];北京观察;2012年12期
4 周天勇;;如何实现十几亿人的中国梦[J];民主与科学;2012年06期
5 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年01期
6 程曼丽;;“扒粪”之后需要什么?——兼谈“中国梦”[J];新闻与写作;2013年01期
7 翁淮南;张少义;陈方;冯静;王慧;;畅想中国梦 实干兴邦国——中国梦的十度空间[J];党建;2013年02期
8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J];理论导报;2013年01期
10 由佳田;;“中国梦”开创社会文明新境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丹;重庆市大学生的中国梦与其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杨先利;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8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9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幸福思想与“中国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