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视域下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8:2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视域下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世界观,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的破坏性,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从实践的社会整体性角度出发提供了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理论框架,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重庆市在2010年率先成为全国低碳建设试点城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区位优势等,都是重庆市区别于其他省市的特点。通过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探讨当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当地的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观点出发,围绕重庆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和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基本理论概述。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发展轨迹、主要观点和当代意义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意蕴;第三部分,重庆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首先,从自然资源、经济、法规政策、人力资源四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基础;其次,从经济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环境保护三方面介绍了目前重庆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况;再次,分析了重庆市低碳经济在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活消费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思想根源分析了导致目前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相关对策建议,主要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启发下,基于对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低碳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9-18
  • 1.3.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3.2 低碳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3.3 重庆市低碳经济研究综述16-18
  • 1.4 研究方法18
  • 1.5 论文创新点18-19
  • 2 相关理论概述19-33
  • 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概述19-30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发展轨迹19-22
  • 2.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主要观点22-29
  • 2.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当代意义29-30
  • 2.2 低碳经济概述30-32
  • 2.2.1 低碳经济的概念30-31
  • 2.2.2 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意蕴31-32
  • 2.3 本章小结32-33
  • 3 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3-48
  • 3.1 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33-37
  • 3.1.1 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33-34
  • 3.1.2 能源生产、消费概况34-36
  • 3.1.3 经济发展概况36
  • 3.1.4 环境保护概况36-37
  • 3.2 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37-43
  • 3.2.1 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缺乏对生态效益的考量37-39
  • 3.2.2 能源利用活动失范39-41
  • 3.2.3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41-42
  • 3.2.4 生活消费存在异化现象42-43
  • 3.3 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3-47
  • 3.3.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消极影响43-44
  • 3.3.2 “利益至上”生产观念的错误导向44-45
  • 3.3.3 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45-46
  • 3.3.4 社会整体低碳意识淡薄46-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4 马恩生态哲学思想对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48-58
  • 4.1 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48-50
  • 4.1.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48-49
  • 4.1.2 注重培育全民低碳消费意识49-50
  • 4.2 树立系统全面的生态生产观50-55
  • 4.2.1 注重生产和产业布局的生态效益50-53
  • 4.2.2 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发展53-55
  • 4.3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55-57
  • 4.3.1 注重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56
  • 4.3.2 加强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56-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磊;周晓阳;;论马克思生态哲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周志山;;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与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3 孙民;;马克思生态哲学若干核心范畴探析[J];兰州学刊;2013年05期

4 何婷婷;;马克思生态哲学中的人[J];学理论;2013年19期

5 苗启明;;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双重历史构架[J];思想战线;2013年05期

6 钱俊生,章和杰;全国生态哲学研讨会观点综述[J];党校科研信息;1992年05期

7 赵智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对中国与俄罗斯后文明未来的合理预测[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01期

8 关春玲;;生态哲学的重生:论马克思实践观的生态哲学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王仕国;;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视野与历史使命[J];求实;2010年11期

10 轩玉荣;;论马克思“人学”之思与生态哲学[J];前沿;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学军;朝克;;俄罗斯与蒙古族生态哲学比较研究[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谋昌;;科学价值观,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批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3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哲学系教授 欧阳康;生态哲学研究的若干辩证关系[N];人民日报;2014年

2 邱飞廉;老子生态哲学的逻辑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3 樊浩;实践意义中的生态哲学[N];安徽日报;2006年

4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余谋昌;生态哲学:关注人、社会与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把握文化产业特点让中华文化“走出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匡跃辉;拿什么唤醒每一个人的自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谁说“老天爷”没有情感[N];四川日报;2014年

9 牛国元;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媚;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钟文华;生态哲学的历史探究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s

本文编号:427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7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