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笔下的东方社会及研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07 08:0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笔下的东方社会及研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猴体” 东方社会


【摘要】: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是贯穿马克思历史理论脉络的一条主线。通过对东方社会的研究,马克思找到了与西方社会殊途同归的历史规律。对落后国家的研究,探寻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也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一种实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有益于当前中国正确处理社会发展的内外关系,有益于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关键词】马克思 “猴体” 东方社会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对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在国内较为突出的要数吴泽、俞良早等学者。已逝的吴泽老先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尤其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议。俞良早教授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位集大成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这一概念,并著书立论。另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胡萍;;剑桥将召开“东方社会的历史动力”讨论会[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5 张凌云;;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片论——兼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陈胜云;;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7 王文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俊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简评[N];光明日报;2003年

2 徐军;欧洲中心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部 周思成;恩格斯是怎样学习波斯语的[N];光明日报;2014年

4 ;特别推荐[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中央编译局世界所副所长、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季正矩;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若干论争[N];北京日报;2008年

6 张华金 陈章亮(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贺善侃(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 宗振(华东理工大学) 陈新汉(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邓伟志(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经济与社会: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郭艳文;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敏;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理论视野[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学杰;论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发展观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梅;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丽娜;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征的研究及其现实思考[D];兰州大学;2007年

3 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再思考[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胡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樊洲;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佳楠;列宁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杨婷婷;论马克思研究“亚细亚问题”的理论意义及其效应[D];西南大学;2016年

8 金亭;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9 庞展鹏;和谐社会语境下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再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0 夏兵玲;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9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29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