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关键词:艾思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者与领袖 相互启发 相互吸收
【摘要】:艾思奇、毛泽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奠基人、开拓者,他们从共同的时代需要出发,根据各自的身份和立场,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实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他们当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论述,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创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者与领袖 相互启发 相互吸收
【分类号】:A841
【正文快照】: 在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的发展历史上,艾思奇、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非常突出的,是这段历史的研究者谁也绕不过去的重点研究对象。中国学术界通常把他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奠基人、开拓者。然而,以往对他们的研究一般都是分别进行的,至于他们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方应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石国亮;;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9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叶昌友;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陆德生;;论铁军精神的形成[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8 段发虎;;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姜红;;毛泽东重视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谭乃彰;;论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战略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吕书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玉刚;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6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张曙;不对称的社会实验——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屠春友;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邢雁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邱东晨;论新党的崛起和衰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董昭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基本立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姜文华;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阮小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胜群;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J];学习导报;1999年02期
2 贾东海;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具体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钟镇藩;一部体现湖湘学风的好书——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J];船山学刊;2001年04期
4 罗喜江,林春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张玉清;;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中国化[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覃克利;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和发展[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孙成武;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选择[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8 左亚文;一部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之作——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J];长江论坛;2003年01期
9 周如俊;“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赵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驱的主观原因[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兴;;从实践的向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梅毅;;瞿秋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4 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军;李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申小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争鸣与科学辩伪[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7 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赵德兴;;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起点[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9 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韩洪洪;;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历史贡献论析[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曜;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2年
2 刘森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3年
3 龚界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4年
4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2年
5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3年
6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8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李权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N];广州日报;2003年
9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和源泉[N];陕西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占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明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晓波;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毅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长安大学;2007年
5 徐文杰;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彪;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连花;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8 蔡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衣巍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肖娴;1940-19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认识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3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4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