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7-18 16: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当代价值


【摘要】:随着意识形态问题的急剧变化,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关乎到党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的幸福。在新时期、新阶段,迫切需要回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置于其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下,梳理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逻辑演进过程,归纳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继而追根溯源,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找到一些理论启示,并结合我国当前意识形态管理实际,揭示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的价值所在。首先,本文追溯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思想来源,分析培根“四相假说”思想、特拉西“意识形态”思想、拿破仑“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康德“批判理性”思想、黑格尔“精神学说”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影响,梳理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孕育和形成的两个阶段。其次,本文纵向梳理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归纳出允许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提高意识形态管理主体的素质和加强报纸等新闻出版物的监督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深入探究和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具有明显悖论性、鲜明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和社会实践性的特征。最后,本文将理论联系实践,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来观照现实问题,回应现实社会当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并针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加强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和强化对大众媒体的监督管理这四个方面的思考。意识形态问题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管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深刻剖析其背后的成因,对于提高驾驭问题能力、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6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导言7-16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7-9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7-8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8-9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14-16
  • 1.4.1 研究重点14
  • 1.4.2 研究难点14-15
  • 1.4.3 研究创新点15-16
  • 2.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轨迹16-23
  • 2.1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16-18
  • 2.1.1 法国启蒙主义哲学中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16-17
  • 2.1.2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17-18
  • 2.2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发展轨迹18-23
  • 2.2.1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孕育19-20
  • 2.2.2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形成20-23
  • 3.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3-30
  • 3.1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3-25
  • 3.1.1 允许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23-24
  • 3.1.2 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24
  • 3.1.3 提高意识形态管理主体的素质24-25
  • 3.1.4 加强报纸等新闻出版物的监督25
  • 3.2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25-30
  • 3.2.1 明显悖论性25-26
  • 3.2.2 鲜明阶级性26-27
  • 3.2.3 相对独立性27
  • 3.2.4 历史继承性27-28
  • 3.2.5 社会实践性28-30
  • 4. 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30-38
  • 4.1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30-32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指导地位30-31
  • 4.1.2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31-32
  • 4.2 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32-34
  • 4.2.1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教育32-33
  • 4.2.2 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33-34
  • 4.3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34-35
  • 4.3.1 提升意识形态管理队伍的理论水平34-35
  • 4.3.2 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管理机制35
  • 4.4 强化对大众媒体的监督管理35-38
  • 4.4.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6
  • 4.4.2 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5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论断试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赞华;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8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58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