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文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提纲》 实践唯物主义 本体论 现象学 “改变世界”
【摘要】:实践之所以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取决于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固有的开启性。在实践这一原初性范畴的展开中,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是”,即显示并证成自身。按照“能指”与“所指”的划分,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是在“能指”意义上成立的。“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昭示的乃是非外在式地看待事物的本然的观察方法,亦即“回到事情本身”。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对于作为人的实践性存在的展现方式的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反身性的内在的“体认”。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建构的独特角度。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在于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而使“改变世界”的要求获得了一个理论上的解决。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提纲》 实践唯物主义 本体论 现象学 “改变世界”
【分类号】:B02;A811.2
【正文快照】: 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应该找到一个能够使其深刻意蕴得以敞显的新颖角度。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否真正开辟独特的运思进路,以便“唤醒”文本意义,使其“活”起来,从而得以澄明。从某种角度说,读者有时能够比作者更好地领会文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吴国林;王彩虹;张小玲;;产业及其哲学问题[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陶秀t,
本文编号:561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6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