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义理论到道德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为中心的解析
本文关键词:从正义理论到道德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为中心的解析
【摘要】:当前,国内外学界围绕正义观念的论争不单是一个政治哲学或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理解道德现象与道德知识之合法性的道德理论问题。我们亟须从既有文献所揭示的问题和线索出发,将关于正义理论的研究上升为关于道德理论的研究。通过对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典型人物凯·尼尔森及其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矫正那些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者所持有的正义与平等概念,澄清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获取一种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确立道德之有效性与客观性的理论方案,从道德社会学而不是道德哲学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提供辩护。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道德 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社会学
【分类号】:A811;B82-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马克思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复杂现实,围绕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研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和政治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说,还是从正义问题的多学科研究需要来说,该话题都堪称极具学理性、前沿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恩·塞耶斯;贺来;刘富胜;;马克思主义与道德[J];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2 段忠桥;;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是不正义的?——基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论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孟捷;;论马克思的三种正义概念——也谈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符合(或符合)正义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忠桥;;马克思认为“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吗?——对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一段译文的质疑与重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2 孟捷;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3 谭劲松;;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认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2期
4 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5 王玉鹏;冯颜利;;马克思与正义:国外学者观点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强;;杜威反省道德理论中的理智精神[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2 吴灿新;;广东改革开放以来伦理道德理论研究发展回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冯昊青;郑祥福;;马克思道德理论范式决疑[J];学术月刊;2013年02期
4 郑敏;;权利与它在道德理论中的角色:道德理论需要权利吗——对权利的“有进步性的”的反对[J];商;2013年02期
5 小松;当前道德理论上的困惑和我们的任务[J];道德与文明;1990年03期
6 戚本芬;人性、文化传统与道德理论的合理性——美国后分析道德理论争论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唐能赋;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天府新论;1999年05期
8 戴尔·詹明信;方旭东;;道德理论与方法[J];思想与文化;2011年00期
9 孙秀艳;迪尔凯姆的道德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10 何林;试析萨特的失败的道德理论[J];理论界;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娟;;管子治国思想 绿色道德理论与实现中国梦[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能生;财产权利与伦理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6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6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