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主义 改变世界
【摘要】: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中,马克思把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范式,认为这一范式由于只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和比较特殊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的自由、权利、公平、平等,因而并未在根本上触及使人普遍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最终的结果还是普遍的不正义。如果不谨慎地清理马克思处理正义的层次和语境,既有可能仅仅停留于某一个质点而导致片面、残缺地认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又有可能导致以一种外在于马克思正义的范式来丈量马克思的正义,这更不可能将马克思正义之真实状貌还原出来。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主义 改变世界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观”(05CZX005) 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D08
【正文快照】: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成为中国理论界的显学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一学术问题从浮出理论的地平线到现在也不过10多年的时间,故此在学术语境、研究范式、理论路径、思想定位等方面也还有许多未被彰明、亟待澄清的地方,马克思的“正义”就是这样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在这一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显平;;三十年来国内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钱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3 白芳;;“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游逊侨;;浅谈马克思的劳动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曹峰;;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7 王卓;陈国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剖析与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8 白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机制探究[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9 韦礼;;马克思的实践观——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刘雯君;;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J];华章;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2 侯树栋;;邓小平方法论简论[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荣栓;;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初探[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4 黄楠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5 谭贤伟;;战略领导论[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6 王江涛;;多元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丁士峰;丁静;;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领导活动经验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武育香;;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形态[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学明;;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楠森;关于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0年
2 ;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绪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N];学习时报;2005年
4 梁周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5 梁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05年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惑及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立波;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9 张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刘小平;怎样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N];战士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无产阶级正义论——《共产党宣言》及其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杜加友;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文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D];安徽大学;2012年
4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5 陈小慧;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6 宋维金;毛泽东《实践论》新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姚木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军;马克思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雪;朝鲜主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黄朝忠;邓小平哲学观及其在温州的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7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9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