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元问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一种理解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元问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一种理解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意识形态 和谐社会 人类基本价值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元问题存在复杂性:人类基本价值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认同的原本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目标实质上是增进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形成的基本规律存在于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的辩证运动之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意识形态 和谐社会 人类基本价值
【基金】:陆树程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08BKS019) 苏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谐社会视域中弱者文化权益保护研究” 2011年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A811;D64
【正文快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深入研究。目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研究有多种角度,比如认同的机制、路径研究,核心价值观的总结、提炼等,而所有这些研究有一个基本认知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景来;一年来伦理学研究中若干热点问题综述[J];道德与文明;1999年06期
2 安晋军;从儒家伦理看普遍伦理的建立理路[J];东方论坛;2002年04期
3 刘魁;全球关联与全球伦理的可能性探究[J];东南文化;1999年06期
4 贾英健;;重建当代价值认同的致思理路和方法解答[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刘清华;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03年03期
6 刘芳;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认同[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7 闫艳;;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8 李战奎;“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彭定光;论正义的整体利益原则[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康全礼;普遍伦理与大学德育[J];江苏高教;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应云;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云平;WTO法的伦理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志刚;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长虹;实践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关于普世伦理研究的若干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丰云;普遍伦理的可能性研究——走向全球意识伦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安晋军;论普遍伦理的前景及进路:儒家伦理的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根成;普遍经济伦理初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7 张治武;构建“全球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亚;论多元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价值观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9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珍;略论主体间性视域的道德人格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吾金;;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2 靳凤林;;意识形态伦理考辨:谱系、悖论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3 杨生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理解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陆扬;论文化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5 张保权;;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黄力之;;文化研究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韦石龙;;马克思意识形态的辨析[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8 刘世衡;;论意识形态的起源——“去蔽”[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9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10 童源锋;;浅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实践内涵[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玉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性功能性的命名——兼谈社会意识形式的实践向度[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张永刚;王炜;;文学: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性构成——关于文学本质界定的一种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高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严耕;;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冲突与社会和谐[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董全瑞;;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认同[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卫霞;;文学:多因素有机统一的社会性创造活动[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虎腾;;论意识形态的理性批判与意义建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张秀琴;;连接主义:拉克劳与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冬 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副主任;制度的理论与技术细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2 凤凰卫视主持人 梁文道;爱国不忘爱己[N];南方周末;2010年
3 陆贵山;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4 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振平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郑忆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卢汉龙;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俄罗斯公正世界研究所国际项目部主任 B.古谢列托夫;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负面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孙力 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何怀远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杨宝兰 南京政治学院 严高鸿 杜永吉;科学地创新主流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吕保田;文本细读和思想史论的结合[N];文艺报;2010年
8 王岳川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的代价与坚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武当之道”课题组供稿;武当之道[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易仁寰;追逐先进文化的前进足音[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婉儿;冲破幻象的迷雾[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向京;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丹;意识形态理论与大众媒介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4 夏波;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知识社会学[D];安徽大学;2004年
5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文宇;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7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高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两种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戴治勇;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2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2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