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藏族生态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藏族生态文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牢牢地被传统工业文化所绑架。传统工业文化是由硬邦邦、冷冰冰的砖块院墙所构成的,其本质就是一种院墙文化。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瓜分自然是传统工业文化的基本特性,受这种文化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我国目前又出现了一组新矛盾,即经济高速的发展与生态危机日益频发之间的矛盾。面对这对新矛盾,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共同构筑起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布局。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期对时代精神的最集中和准确的把握,是代表最先进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对更先进的“生态文化”内涵的初步探索。在描绘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蓝图时,一个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即藏族生态文化。本文是以狭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为指导原则,以藏族生态文化为切入点,为我国生态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具有亲切感的思想资源。同时,藏族生态文化的研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研究无疑也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增长点。本文在具体写作中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双向性辩证思维、系统性整体思维、无限性循环思维和社会性人本思维出发,以藏族游牧文化和藏传佛教为具体探析对象,将藏族生态文化研究置于更为宽广的视阈下,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寻求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内在精神气质和文化心理,也为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藏族 生态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X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0
- 1.1 课题背景9
-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9-12
- 1.2.1 课题目的9-10
- 1.2.2 课题意义10-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8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8-19
- 1.4.1 研究思路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9-20
- 1.5.1 研究重难点19
- 1.5.2 研究创新点19-20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20-31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渊源20-23
- 2.1.1 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20-21
- 2.1.2 黑格尔的自然观21-22
- 2.1.3 费尔巴哈的自然观22-23
-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23-27
- 2.2.1 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23-24
- 2.2.2 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24-25
- 2.2.3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融合25-26
- 2.2.4 资本统治是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26-27
-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特征27-30
- 2.3.1 双向性辩证思维的生态特征27-28
- 2.3.2 系统性整体思维的生态特征28-29
- 2.3.3 无限性循环思维的生态特征29
- 2.3.4 社会性人本思维的生态特征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藏族生态文化概述31-41
- 3.1 相关概念界定31-34
- 3.1.1 文化31-32
- 3.1.2 生态文化32-33
- 3.1.3 藏族生态文化33-34
- 3.2 藏族生态文化分类34-37
- 3.2.1 物质形态层面34-35
- 3.2.2 意识形态层面35-37
- 3.3 藏族生态文化特征及其对高原生态的保护作用37-39
- 3.3.1 同一性、整体性是藏族生态文化的思想基础37-38
- 3.3.2 崇敬自然、珍惜生命是藏族生态文化的核心38
- 3.3.3 与环境相契合的生产方式是藏族生态文化的外在表现38-39
- 3.3.4 和谐、节制的消费方式是藏族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藏族游牧文化41-50
- 4.1 藏族游牧文化概述41-43
- 4.1.1 自然和社会生产力决定游牧方式41-42
- 4.1.2 物质交换影响着牲畜的选择和数量42
- 4.1.3 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是爱惜牲畜的基础42-43
- 4.2 藏族游牧文化的自然基础43-44
- 4.2.1 独特的地理环境43
- 4.2.2 多变的气候类型43-44
- 4.2.3 复杂的土壤植被44
- 4.3 藏族游牧文化的生态观44-48
- 4.3.1 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44-45
- 4.3.2 万物有灵的生态价值观45-46
- 4.3.3 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46-47
- 4.3.4 俭约质朴的生态消费观47-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藏传佛教50-60
- 5.1 藏传佛教的历史沿革50-52
- 5.1.1 藏传佛教的形成50-51
- 5.1.2 藏传佛教的发展51
- 5.1.3 藏传佛教的兴盛51-52
- 5.2 藏传佛教的主要内容52-54
- 5.2.1 慈悲为善、上善若水的双向思维52-53
- 5.2.2 以德化怨、舍己为人的人本思维53
- 5.2.3 众生平等、生命智慧的整体思维53-54
- 5.3 藏传佛教的生态观54-58
- 5.3.1 “缘起性空”的生态责任观55
- 5.3.2 “因果业报”的神圣自然观55-56
- 5.3.3 “众生平等”的生命本质观56-57
- 5.3.4 “慈悲利他”的人际社会观57-58
- 5.4 本章小结58-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规娥;袁群莉;;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态思想浅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茂泽;;论马克思的文化观[J];理论导刊;2012年08期
3 董强;万少东;;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切排;陈海燕;;藏族传统生态观的体系架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熊坤新;颜顺新;;藏族生态伦理思想概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朱广荣;刘邦凡;;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真理性和发展性[J];生产力研究;2008年24期
7 刘志扬;;青藏高原的生态、文化特征与族群互动[J];青藏高原论坛;2013年01期
8 冯今源;;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几点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史云峰;;略论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维度[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廖国强;关磊;;文化·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春晖;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广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3 田雅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邹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5 朱晓梅;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10年
6 董妮;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与误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胡萌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9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4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