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0 12:00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探析
【摘要】:社会建设既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又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同时,总结中国传统社会建设的利弊,积极应对改革开放与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现实,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基础包括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主观条件,,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为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状况、当代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为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邓小平的政治思想品质及哲学思维方式是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社会建设的原则性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社会建设的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和我国现实国情特点;社会建设的内在机制是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统一、三步走”与“跳跃式”发展相统一、长远规划与短期建设相统一、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统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相统一;社会建设的动力是改革、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社会建设的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与以往及同时代的其他社会建设理论相比,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风格和理论是很独特和突出的,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实践内涵、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卓越的战略眼光等五个特征。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邓小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在实践上对人们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在社会建设中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尊重实际与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建设 内容 特征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A8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1 背景9
- 1.1.2 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1.2.3 研究的总体评价13-14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4-15
- 1.3.1 方法14
- 1.3.2 思路14-15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15-18
- 第2章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基础18-29
- 2.1 理论基础18-24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18-20
- 2.1.2 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20-22
- 2.1.3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22-24
- 2.2 社会基础24-26
- 2.2.1 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24-25
- 2.2.2 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状况25-26
- 2.2.3 当代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26
- 2.3 主观条件26-29
- 2.3.1 邓小平的政治思想品质26-27
- 2.3.2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27-29
- 第3章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29-43
- 3.1 社会建设的原则性29-32
- 3.1.1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29-30
- 3.1.2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30-31
- 3.1.3 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31-32
- 3.2 社会建设的立足点32-33
- 3.2.1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32
- 3.2.2 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特点32-33
- 3.3 社会建设的内在机制33-37
- 3.3.1 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统一33-34
- 3.3.2 “三步走”与“跳跃式”发展相统一34-35
- 3.3.3 长远规划与短期建设相统一35-36
- 3.3.4 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36
- 3.3.5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相统一36-37
- 3.4 社会建设的动力37-39
- 3.4.1 改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37-38
- 3.4.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8-39
- 3.4.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39
- 3.5 社会建设的目标39-43
- 3.5.1 推进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9-40
- 3.5.2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40-41
- 3.5.3 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41-43
- 第4章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本质特征43-49
- 4.1 鲜明的时代特色43-44
- 4.2 广泛的群众基础44-45
- 4.3 丰富的实践内涵45-46
- 4.4 大胆的创新精神46-47
- 4.5 卓越的战略眼光47-49
- 第5章 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49-56
- 5.1 理论意义49-51
- 5.1.1 深化了邓小平理论49-50
- 5.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50
- 5.1.3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50-51
- 5.2 实践意义51-56
- 5.2.1 启示人们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1-52
- 5.2.2 启示人们从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协调关系上开展社会建设52-53
- 5.2.3 启示人们从实际、从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出发开展社会建设53-54
- 5.2.4 启示人们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建设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培林;;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2 孙秀艳;;试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渊源与挑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12期
3 方可;李学林;;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探索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J];探索;2012年05期
4 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赵丰;;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650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5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