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20:33
本文关键词: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
【摘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在探究这一问题时,都纠缠于人们的动机、欲望之中而无力自拔。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类历史,这样,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挖掘和阐释,就不再是仅仅停留于人们的思想动机、欲望的层面,而是深入考察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因而形成了有别于以往思想家的立场和视角。这种传统即使在恩格斯晚年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做了更为系统地论证和详尽地阐述,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观点,又有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见解、新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论文将通过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系统梳理,反映和彰显出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时代性和系统性,说明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发展。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现实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这是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描述,旨在阐明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反映了人类在十九世纪末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新认识,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新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二部分概括了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论文的写作力图做到既揭示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阐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主体动力、精神动力的作用和影响;又凸显出恩格斯晚年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如关于历史合力论的提出与论证、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和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阐述等,表明了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达到了新的境界。 第三部分挖掘了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现实启示。这一部分是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现代解读,论文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以寻求和整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因素,并认真研究多种动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影响,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 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9
- (一) 选题缘起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6
- 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2.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四) 论文研究方法16-17
- 1. 文献研究法16-17
-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17
- (五)论文的创新点17
- (六) 相关概念界定17-19
- 一、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直接理论来源19-30
- (一)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22
- 1.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需要19-20
- 2. 捍卫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20-22
- (二)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22-30
- 1. 对人类在19世纪取得的有关积极成果的批判与继承22-24
- 2.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24-30
-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30-45
- (一)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0-35
- 1. 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0-32
- 2. 国家、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的能动性力量32-35
- (二)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5-37
- (三) 社会发展的“历史合力”37-42
- 1. 社会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38-40
- 2. 社会发展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40-42
- (四)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42-45
-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42-44
- 2. 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条件性44-45
- 三、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现实启示45-52
-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45-46
- (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46-49
- (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49-52
- 参考文献52-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艳;李俊;戎耕种;;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荣华;郭江翠;;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刘福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的当代价值[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4 秦红;;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研究——对“历史合力论”的误解之辨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5 郝欢;;恩格斯社会发展合力论的理论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孝哲;;关于社会发展动力之新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杨信礼;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8 林娅;王多吉;;历史合力论中的“合力”概念新解[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9 何平;;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形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常筑;;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658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5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