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
本文关键词:生活方式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再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两个结构层次” “生活/生产互构论” 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建构
【摘要】: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两个结构层次” “生活/生产互构论” 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建构
【分类号】:B03;A811
【正文快照】: 一、理论和经验反思:重提生活方式研究生活方式是一个回答人们“怎样生活”和“生活怎样”问题的概念;生活方式研究就是在这种“应然”(“怎样生活”)和“实然”(“生活怎样”)之间游走,在对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断反思中寻求“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探索人们的生活幸福之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黄语生;变化中的价值观: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6年03期
2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3 俞吾金;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J];哲学研究;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戴卫东;;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邓纯余;;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赵凤兰;马汉才;;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文化交流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贾丽辉;;风险社会理论:对人的生存的当代观照[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杨建成;纪权凌;;风险社会与“重责政府”困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U,
本文编号:659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5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