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本质再审视
本文关键词:帝国主义本质再审视
【摘要】: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将金融资本的统治看作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核心标志,同时阐明了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在政治上与经济上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所具有的二重结构。该著发表后的100年中,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最大变化是,随着殖民体系的消亡,二重结构变为一重结构。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层面的基本矛盾并未根本改变,我们仍然处于列宁的"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时代"。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帝国主义新阶段,金融资本统治的具体形式出现了革新和进化,也使得当代反帝进步运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琼州学院理论创新基地;
【关键词】: 帝国主义 金融资本 世界体系 反帝斗争
【分类号】:A821
【正文快照】: 1916年,列宁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阐明了金融资本统治下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时代任务。有些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列宁的理论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尚涛;对世界体系中和平实现的理论思考[J];理论学习;2003年04期
2 南方朔;;世界体系的确出了问题[J];领导文萃;2011年19期
3 余伟民;“世界体系”: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徐永胜,江华;两部世界体系著作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龙向阳;世界体系思想的流派与评论[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燕平;;世界体系[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8期
7 李静;;由市场化国家的金融风暴引发的思考----从新旧世界体系转换谈起[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江洋;;“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志明;;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述评[J];开放导报;2010年01期
10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王彦伟;;资本主义结构危机[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洁;;中国自然博物馆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余伟民;;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冷战终结”[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吴苑华;;简述“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杏贵;简评《世界体系论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朱婕;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体系中的发展[N];甘肃日报;2013年
3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刘仲敬;世界体系的演变与晚清中国的国家塑造[N];深圳特区报;2014年
4 吴苑华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世界体系是5000年历史的人类历史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郭台辉;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下何去何从[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杨雪;文明的主旋律是互动[N];光明日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张志强;如何理解“中国”及其“现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吴苑华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今日中国关乎未来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路爱国,唐河;日本与现代世界体系[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任晓;全球化的力量会改变世界体系的结构本质[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晶;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梳理·国际视野·启示价值[D];吉林大学;2010年
2 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德洋;当代世界体系下的美国霸权危机[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2 包秀慧;世界体系理论分析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佟通拉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和平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中威;世界体系论视域下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张曦予;世界体系视域下日韩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1948-2008)[D];湘潭大学;2014年
6 王隽毅;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大国崛起的模式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7 张俊平;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璐;试论反体系运动的变化及其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3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6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