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6-07-07 11:0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科技大学》 2011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的成长

樊金玲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恒久的话题,更是人类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完善自我的过程。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些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对于何为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与解说。然而,由于自身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均未能从根本上阐述其定义与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才真正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本文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对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其他哲学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异同,来揭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进入21世纪,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产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的态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关键还是取决于我国的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的栋梁,大学生是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推动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就业形式的日渐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业观念等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价值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成长现状进行调研,归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借助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成长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1
  • 1.2 研究方案的设计11-12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12-23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12-17
  • 2.1.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12-13
  • 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13-17
  •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17-22
  • 2.2.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19-20
  • 2.2.2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20
  • 2.2.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20
  • 2.2.4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20-21
  • 2.2.5 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发展21-22
  • 2.2.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大学生成长现状23-31
  • 3.1 大学生成长的环境23-26
  • 3.1.1 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现状24-25
  • 3.1.2 大学生成长的国家政策25-26
  • 3.2 大学生成长特点及存在问题26-30
  • 3.2.1 当代大学生特点26-27
  • 3.2.2 大学生成长面临的问题27-30
  • 3.3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1-42
  • 4.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成长的指导意义31-35
  • 4.1.1 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31-32
  • 4.1.2 对大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要求32-33
  • 4.1.3 对大学生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要求33-34
  • 4.1.4 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要求34-35
  • 4.2 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实施途径35-41
  • 4.2.1 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5-36
  • 4.2.2 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36-38
  • 4.2.3 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38-39
  • 4.2.4 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39-41
  • 4.3 本章小结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46-47
  • 致谢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2 陈跃;王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高岭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国林;王彩虹;张小玲;;产业及其哲学问题[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陶秀璈;;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纪克勤;王文慧;;主体性维度研究的新思路[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郝立新;王雪冬;;略论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发展的内在规律[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肖荣;;论艺术直觉的特点和作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莉;二十世纪中国学习国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7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典顺;刘天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表征[J];理论导刊;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冰冰;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振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王岩 ,宋杰 ,孙达平 ,张明强;针对贫困生特点实施高校体育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黄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王少华;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3 李俊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惟,林子宗,林云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朱满贵;张科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彭江峰;;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石龙;王桂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中国体育的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阚有林;王骥骏;;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陈君;李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赵之恺;章豪锋;邱晓雯;严雨婷;;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下的当代大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4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明;[N];福建日报;2002年

    2 主持人:苏志宏(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山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N];山西日报;2002年

    4 张皓若;[N];光明日报;2004年

    5 沈谦芳;[N];江西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淑军;[N];人民日报;2002年

    7 陈家付;[N];光明日报;2005年

    8 谢均球;[N];解放军报;2002年

    9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 梁争钢;[N];山西科技报;2010年

    10 张启华(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金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的成长[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2 郁志龙;试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桂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5年

    5 宗焕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凤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教育哲学的实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郭春玲;论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李永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王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6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