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
本文关键词: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
【摘要】:在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媒体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传统公众形象强势建构与弱势解构并存的媒体生态被打破,党的形象资源面临着加速流失的危机。政党形象的可控性正在下降,形象管理已然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国情、党情不同,西方的政党形象理论难以为我们所套用。中国共产党形象有着独特的内涵,其指称对象、基本内容、生成机制、评价机制均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形象。在网络媒介的视阈下,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建构,首先是个理念问题,其次才是个技术问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关键词】: 媒体生态 形象 建构 中国共产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史研究(1921—1978)”(项目编号10YJC810024)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2YG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5
【正文快照】: 网络媒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有些改变是显性的,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比如网络监督、舆论表达、政治沟通等等;有些改变是隐性的,虽在发生却难以被察觉,,政党形象便是其中一例。在网络媒介的平台上,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形象遭遇了超烈度解构。“超烈度”一说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栾春苹;宫明辉;;良好的政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执政资源[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2 黄日涵;;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网络政治营销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4 叶国文;;执政的逻辑:政党现代化与手段性回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崇温;[N];北京日报;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允若;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年01期
2 徐长福;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向何处去?[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3 许庆朴;史家亮;;论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3期
4 殷安阳;论网络政治时代[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崇温;[N];北京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张麦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当代建构[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2 唐平秋;刘寿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目标定位和路径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欧任国;刘凤明;;注重政党文化建设问题[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刘振强;;科学发展观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世纪桥;2008年20期
5 张玉芝;;执政党软权力建构探析[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6 陈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11期
7 程浩;;建构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路径选择[J];学习月刊;2006年06期
8 邹昆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9 李雪强;郭俊位;;构建和谐社会与多元社会治理[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谢松明;;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军;;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性思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袁新华;刘孝云;;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资源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缪愫生;;“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5 雷琳;张倩;;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化与发展[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赵曜;;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7 李承;李志勇;;试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8 侯风云;徐冰;;列宁建党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的体现[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贺龙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张倩;;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N];战士报;2001年
2 胜利油田党建研究所所长、胜利石油管理局党校党建部主任 孟庆俊;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N];东营日报;2006年
3 王瑾;民主执政是党的不懈追求[N];陕西日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马连鹏 记者 杨磊;民本:执政思维的历史性跨越[N];中国经营报;2007年
5 姚泰和;牢记温总理“心上”和“台上”的告诫[N];今日信息报;2008年
6 本报运城消息;实践三个代表 塑造全新形象[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7 彭大成 姜怀忠;“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基[N];光明日报;2005年
8 黄高晓;新世纪·新旗帜·新形象[N];解放日报;2002年
9 谢象晃;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点体会[N];江西日报;2001年
10 秦德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熊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郑文涛;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1949年-1978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温敬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于延晓;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勇;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爱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高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王传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雪松;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完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6 仲爱萍;“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文峰;新时期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李占会;执政伦理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寿侠;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洁;论巩固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75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7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