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3:0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批判 后现代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摘要】:现代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尤其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性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有些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关于现代性未来的发展路径的探究已经是人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代性需要反思批判,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首先,探究现代性的初始之源,了解现代性的内涵及实质。本文在对现代性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个哲学派别对于现代性的理论主张,并从各家主张中领会其情感基调,体会其主张缘由,寻找反思角度。 其次,剖析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经济哲学批判。商品是现代性物化的细胞,它构成了整个现代世界。商品遮蔽了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细胞的形式将人们连接起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是现代性发展的永动机,劳动力商品是现代性不断放大的酵母,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则是现代性扩张的坚定执行者。 再次,分析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历史观批判。现代性之所以陷入困境其核心就在于忽略了人的合理的发展,掠夺了人的生存空间、扰乱了人的精神世界、异化了人的本质结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实生活,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特殊形态,也是现代性走入困境的阿基米德点。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观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够为现代性走出困境找到方向。 最后,在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批判之比较中,确立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现代性批判的超越性。马克思从经济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现代性的批判无疑是深刻的,根本的。这些都为我们认识现代性提供了理论方法,同时也为我国现代性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我国的现代性应该是开放的现代性,是尊重个人主体的现代性,是走向自觉“类存在”的现代性。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 后现代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8-9
- 二、关于现代性批判的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2-14
- 第1章 现代性的内涵及相关理论14-23
- 1.1 莫衷一是的“现代性”定义14-18
- 1.1.1 “现代性”的词源探究14-15
- 1.1.2 “现代性”的本质和内涵15-18
- 1.2 西方各学派关于“现代性”的批判18-23
- 1.2.1 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批判18-21
- 1.2.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性”的批判21-23
- 第2章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3-32
- 2.1 商品——物化的“现代性”细胞23-27
- 2.1.1 商品二因素背后的劳动二重性24-25
- 2.1.2 圣神的商品拜物教和万能的货币拜物教25-27
- 2.2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资本逻辑27-32
- 2.2.1 劳动力商品——现代性膨胀的酵母27-28
- 2.2.2 资本——“现代性”掠夺的永动机28-30
- 2.2.3 人格化资本——“现代性”扩张的执行者30-32
- 第3章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32-42
- 3.1 人的生成和发展——“现代性”的存在之基32-37
- 3.1.1 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关系”33-34
- 3.1.2 “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34-35
- 3.1.3 “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35-37
- 3.2 追求人的独立性带来的“现代性”的掠夺37-42
- 3.2.1 对和谐社会的掠夺37-38
- 3.2.2 对美丽家园的掠夺38-39
- 3.2.3 对圣神信仰的掠夺39-40
- 3.2.4 对人的本质的掠夺40-42
- 第4章 超越两极对立,探寻“现代性”的新路径42-50
- 4.1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是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超越42-45
- 4.1.1 从整体上、根基上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42-44
- 4.1.2 从实践中反思“现代性”44-45
- 4.2 对中国“现代性”发展路径的选择45-50
- 4.2.1 走向开放的、多元的“现代性”45-46
- 4.2.2 走向培植个人主体的“现代性”46-48
- 4.2.3 走向自觉“类主体”的“现代性”48-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盾;反现代性: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3 王文东;;从启蒙现代性到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程、差异、地位[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3期
4 许全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现代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任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7 欧阳康;;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8 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9 常健;现代西方对哲学真理的重建与转向[J];南开学报;2003年03期
10 聂锦芳;;现代性之惑与现代化之累[J];岭南学刊;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698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9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