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由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先创立,然后由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论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中有关于妇女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的论述,这些理论来源对于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形成起到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人类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只有实现妇女的解放,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妇女应当参加社会生产劳动,逐步实现与男子之间的平等;妇女是社会革命的伟大力量,实现男女平等是妇女解放的标志。 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分子运用西方的自由、平等等理念初步的确立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五四运动爆发后,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分子对于封建制度中男尊女卑等桎梏妇女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中国妇女的实际地位。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提出了四权压迫理论,分析了社会各个阶级不平等的根源,充分的发动妇女参加革命运动,,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最终将理论变成了现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男女平等的实现除了有实践的成果外,也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毛泽东以后的历届中共领导人主要致力于从实质上保证妇女拥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实现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并且把男女平等从国家政策层面落实到妇女解放各项事业中,不断的丰富、拓展和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理论 中国化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绪论7-17
-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7-9
- 1.1.1 选题依据7
- 1.1.2 选题的目的7-8
- 1.1.3 选题的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9-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4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4-17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可能的创新点15-17
-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论来源和内涵17-24
- 2.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论来源17-19
- 2.1.1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思想影响17-18
- 2.1.2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巴霍芬、麦克伦男等人的思想影响18-19
- 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内涵19-24
- 2.2.1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对妇女的剥削19-21
- 2.2.2 妇女解放的标志: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21
- 2.2.3 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参加社会公共事务21-22
- 2.2.4 妇女解放的道路选择: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2-24
-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历史演变24-35
- 3.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早期萌芽24-28
- 3.1.1 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初步传播24-25
- 3.1.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广泛传播25-28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基本形成28-31
- 3.2.1 “二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地位28-29
-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29-31
- 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发展时期31-35
- 3.3.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发展32-33
- 3.3.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新发展33-35
-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各时期的主要内容35-51
- 4.1 毛泽东的妇女观:推翻四权;“男女并驾,如日方东”35-38
- 4.1.1 推翻压迫妇女的四座大山:四权35-36
- 4.1.2 发掘妇女伟大人力资源36-37
- 4.1.3 妇女走出家庭,回归社会37-38
- 4.2 邓小平的妇女观:从经济角度解决;妇女工作要管本行,议大事38-42
- 4.2.1 中国妇女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为基础39-40
- 4.2.2 妇女问题“主要从经济角度解决”40-41
- 4.2.3 妇女工作要管本行,议大事41-42
- 4.3 江泽民的妇女观:确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吸收借鉴西方女权主义性别观点42-46
- 4.3.1 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43-44
- 4.3.2 强调男女平等44-45
- 4.3.3 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性别理论45-46
- 4.4 胡锦涛的妇女观:倡导性别和谐,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46-51
- 4.4.1 保障妇女各项权益,开拓妇女事业新思维47-48
- 4.4.2 以人为本,实现两性和谐48-51
-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实践的辩证分析51-57
- 5.1 实践的伟大成就51-54
- 5.1.1 妇女参政议政范围更加广泛51-52
- 5.1.2 制定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和法律法规52-53
- 5.1.3 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53-54
- 5.2 滞后与局限54-57
- 5.2.1 缺乏对妇女的职业性别隔离问题进行具体性关注54-55
- 5.2.2 没有充分关注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55
- 5.2.3 局限于公共政策方面,没有过多关注妇女的角色冲突55-57
- 6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经验和启示57-63
- 6.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57-59
- 6.1.1 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指引妇女运动57
-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57-58
- 6.1.3 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58-59
- 6.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启示59-63
- 6.2.1 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发展道路59-60
- 6.2.2 借鉴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到底60
- 6.2.3 增强妇女主体意识,挖掘妇女内在驱动力60-61
- 6.2.4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先进性别文化61-63
- 7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联;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张富良;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明芸,王晶;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思考[J];中国妇运;2004年03期
4 阳信生;;妇女解放[J];文史博览;2010年09期
5 荣海平;;对我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魏沙;;妇女解放的现实与出路[J];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7 陶存茹;妇女解放与传统文化更新[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宋兆静;浅谈妇女解放的主体意识[J];妇女学苑;1993年04期
9 庆承瑞;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妇女解放[J];中国科技论坛;1994年02期
10 王胡瑞;试论妇女解放与人的解放[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珊珍;;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玲玲;;男权文化·市场经济·妇女解放——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反思[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巢小丽;;传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玲琪;;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中妇女参与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吴琴;;宋庆龄和邓颖超的情谊及其特点[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琳;新时期的思考:妇女解放、妇女运动、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的当下思索[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 马焱 执笔;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马焱;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郭铭华;“妇女解放百年足迹”作品评选揭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绯;近代妇女解放先觉们的“大心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凝聚力量,共推妇女解放与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8 陆鸣;妇女解放历史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吴炫;妇女解放、人的解放与表面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黄晴;妇女解放百年回思[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罗月婵;从人口生产视角看妇女解放之路[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静;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立娟;阐释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D];浙江大学;2008年
3 鞠红艳;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孟宪莹;《大公报·妇女与家庭》的妇女解放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汪前珍;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晓正;建国初甘肃省民勤县妇女解放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彬彬;20世纪初年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施浩杰;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9 刘淑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伦理意蕴[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燕楠;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0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8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