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问题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的约束逐渐消除,人的流动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频繁,流动范围越来越大。人口流动促进了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同地域间的人口流动,同时也伴随着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也促进了各地观念的更新和文化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认识水平与实践发展的局限,我们一度曾采取限制人口流动的作法,而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也曾一度较少考量流动人口本身的发展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根据我们党的治国理念,不仅是要让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起来,还要让常住人口发展起来,同时也应让流动人口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这既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奋发图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各地区都有一个新的发展、步入较高水平的阶段,也应该是由以前城乡二元体制下部分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发展缺乏保障,进化到不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所有人的权益都受到较好保障而全面发展起来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改进对流动人口这一数量庞大、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因户籍不同而采取有差别管理手段之人群的管理与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有效保障流动人口各方面合法权益、让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享有与常住人口同样的发展条件与发展机会,实现与常住人口共同发展。同时对于流动者本身而言,也有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增加收入,提高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原因,公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权益均与户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毫无疑问,相比过去对人口流动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社会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也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率、范围、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已毫无争议地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必然性,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就只能是积极引导、主动接纳,而不是排斥与限制。同时,由于流动人口本身数量庞大,且已成为一个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人群,因此对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节,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级政府基本职责所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法手段,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河北省充分利用自身区域优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既促进了省内人口流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省流动人口的涌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加之与北京、天津、山东等重要省市接壤,也凸显了做好本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河北省相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善于借鉴、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仍与现实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专门就河北省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研究,无疑对于推进实际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河北省流动人口管理形式、流动人口管理现状、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流动人口管理应该如何改进几个方面对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我们必须对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进行创新。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 管理 服务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5
-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2-13
- 1. 理论意义12
- 2. 实践意义12-13
- (二)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13
- 1. 国外现状13
- 2. 国内现状13
-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14
- 1. 本文研究的重点13-14
- 2. 本文研究难点14
- 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4
- (四)本文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14-15
- 1. 总结归纳法14
- 2. 文献研究法14-15
- 一、创新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必要性15-25
- (一)保障流动人口良性发展的需要15-19
- 1. 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16-17
- 2. 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平等享受城市资源17-18
- 3. 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劳动力素质18-19
- (二)提升社会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的需要19-22
- 1. 有利于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20
- 2. 有利于促进管理主体间的协调合作20-21
- 3. 有利于增强与管理服务对象的配合21-22
-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22-25
- 1. 有利于对人口流动方向和趋势的积极引导22-23
- 2. 防止或杜绝因流动人口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23
- 3. 促进和谐城市环境的构建23-25
- 二、当前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5-38
- (一)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现状25-27
- 1. 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25-26
- 2. 流动人口的特点26-27
- (二)当前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27-34
- 1. 户籍基本管理制度功能弱化27-28
- 2. 城市流动人口动态调控机制尚未建立28-30
- 3.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格局有待优化30-31
- 4.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制有待改进31-32
- 5.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尚未建立32-33
- 6. 流动人口融入机制缺位33-34
- (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4-38
- 1. 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34-36
- 2. 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日益多元化需求36
- 3. 管理者自身的主观性欠缺36-38
- 三、创新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基本设想38-46
- (一)建立流动人口融入机制38-39
- 1.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38
- 2. 认真落实完善居住证制度38-39
- 3.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引导39
- 4. 增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互动39
- 5. 鼓励流动人口参与当地社会事务39
- (二)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动态调控机制39-41
- 1.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39-40
- 2. 提升对流动人口的前期和过程调控能力40-41
- (三)构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制41-42
- 1. 强化部门间协调41-42
- 2. 强化系统内协调42
- 3. 强化区域间协调42
- (四)建立城市流动人口服务机制42-43
- 1. 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平等服务42-43
- 2. 增强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内容的多样性43
- (五)优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内涵43-46
- 1. 管理主体多元化43-44
- 2. 管理手段的规范化44
- 3. 管理责任明晰化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8
- 附录48-50
- 后记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清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小慎,王天崇;社区治理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J];前沿;2005年01期
2 徐晓琪;杜炳汉;罗元文;;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4期
3 谢白羚;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探讨——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4 王春云;对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9期
5 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6 张庆五;关于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7 谢自娟;徐平;;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新人口问题”[J];数据;2008年02期
8 韩常森;;浅谈沈阳市的流动人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9 冯英;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及提高素质的建议[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年04期
10 何瑞林;论当前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农民谋财犯罪[J];社科纵横;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京平;石磊;;试论“入世”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蔡思勤;;试论在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如何完善健康教育[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4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创新工作思路[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6 曹明;郑康杰;蔡良秀;张年芳;施利英;;社区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管理模式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杜德印;李强;;市场经济下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对北京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8 黄定德;;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9 黄乐清;李洪娣;杨怀霞;王伟炳;徐飚;;上海市某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涛;王彬;;进城务工农民侵财型犯罪实证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文;岚山区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四分”管理机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李军;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N];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桂新 王利民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管斌 本报通讯员 程松 孙静;城市流动人口该如何管[N];经济日报;2003年
5 李学梅;流动人口产妇正常分娩只需800元[N];北京日报;2007年
6 刘维涛;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亟待加强[N];人民日报;2004年
7 东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伟;高度重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N];南昌日报;2008年
8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任远 谭静;劳动力供求变化与流动人口就业[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盛菊芳 本报记者 蔡炜;倾听城市流动人口的三大烦恼[N];新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葛婷婷;联合国在中国挑了三个试点 杭州下城是一个[N];杭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丽红;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周新宏;城中村问题:形成、存续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智勇;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金;城市流动人口行为失范的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王礼嘉;城市流动人口与和谐社区构建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流动人口政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顾颖;上海城市流动人口整体性治理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贺汀兰;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国庆;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温彬;公民本位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8 梁正海;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法律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佳;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肖艳平;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0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0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