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规模安全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南疆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规模安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南疆 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 人口规模 安全
【摘要】:人口规模安全是指人口数量与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协调,人口规模适宜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过多,压迫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压迫生产力发展水平,会致使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造成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人口不足,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足够的劳动力,造成社会财富创造能力的下降。因此,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本文以“人口安全”思想和适度人口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新疆南疆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南疆三地州作为研究区,首先介绍了研究区人口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其次,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和生态足迹法,计算综合资源适度人口和生态适度人口,通过两种适度人口阈值,构建人口规模安全预警模型。再次,通过启用人口规模安全预警模型,实证分析了喀什、和田两地区2005-2014年人口规模安全状态。研究发现:喀什地区2005-2014年实际人口规模安全状态一直为双重超载的红色警报,处于不安全的范围;和田地区在2005-2007年间人口规模安全状态呈现为一重超载的橙色警报,2008-2014年人口规模超过了综合资源适度人口和生态适度人口双重标准,为双重超载的红色警报。由此可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疆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超载数量不断增多,超载警情不断加剧,整个区域发展处于人口规模超载的不安全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也不利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研究区人口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况,本文从控制人口规模和提升人口支撑力两个方面出发,为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南疆 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 人口规模 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框架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创新与不足12-14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12-13
- 1.4.2 存在的不足13-14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8
- 2.1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2.1.1 人口安全思想14
- 2.1.2 适度人口理论14-15
- 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2.1 人口安全的定义15
- 2.2.2 人口安全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的研究15-16
- 2.2.3 适度人口规模研究16-17
- 2.3 对文献综述的评价17-18
- 3 研究区人口、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现状18-29
- 3.1 人口现状18-23
- 3.1.1 人口增长快、人口密度相对较大18-19
- 3.1.2 少数民族人口众多19-20
- 3.1.3 人口负担重20-21
- 3.1.4 农业人口比重大21-22
- 3.1.5 受教育水平低下22-23
- 3.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3-27
- 3.2.1 经济发展落后23-24
- 3.2.2 产业结构不合理24-25
- 3.2.3 贫困问题突出25-26
- 3.2.4 基础设施落后26-27
- 3.3 资源环境状况27-29
- 3.3.1 干旱缺水27-28
- 3.3.2 荒漠化问题严重28-29
- 4 构建人口规模安全预警模型29-36
- 4.1 综合资源适度人口29-31
- 4.1.1 指标的选取29-30
- 4.1.2 模型的构建30-31
- 4.2 生态适度人口31-34
- 4.2.1 生态足迹31-33
- 4.2.2 生态承载力33-34
- 4.2.3 生态适度人口34
- 4.3 人口规模安全预警模型34-36
- 5 人口规模安全预警模型的启用36-51
- 5.1 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安全研究36-43
- 5.1.1 喀什地区综合资源适度人口36-38
- 5.1.2 喀什地区生态适度人口38-41
- 5.1.3 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安全结果分析41-43
- 5.2 和田地区人口规模安全研究43-50
- 5.2.1 和田地区综合资源适度人口43-45
- 5.2.2 和田地区生态适度人口45-48
- 5.2.3 和田地区人口规模安全结果分析48-50
- 5.3 小结50-51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51-56
- 6.1 结论51
- 6.2 对策建议51-56
- 6.2.1 控制人口规模52-53
- 6.2.2 提升人口支撑力53-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项目参与情况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承印;外来人口对北京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5期
2 冯晓英;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管见[J];前线;2005年11期
3 王浣尘,余峰,梅松林,李旗;城市合理人口规模的系统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1期
4 ;北京今年将实施居住证制度调控人口规模[J];健康生活(下半月);2013年04期
5 王桂新;上海将来合理人口规模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陈家华,文宇翔,李大鹏;有关区域合理人口规模定量研究方法的讨论[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7 韩晓东;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规模问题[J];当代建设;2002年05期
8 王文科;人口规模的调节与治理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04期
9 蒋春芹;关于北京市人口规模的调整[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10 高炜宇,刘建萍;从国际对比看上海合理人口规模与布局[J];上海统计;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文杰;;北京人口规模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明;;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的观察和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3 胡兆量;;北京人口规模的回顾与展望[A];《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论文摘要[C];2011年
4 曾抗美;谢嘉;;城市人口规划与大气污染控制———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研究成都市人口规模[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武云甫;檀星;孙巽;;预测沈阳2010-2050年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段成荣;邹湘江;;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7 谷军;康琳;;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调控[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王世忠;刘卫东;曹振宇;张恒义;;基于GA-BP的我国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研[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9 张乃清;;探索城镇图书馆网络新体系[A];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C];2001年
10 陈玉平;;布依族文化的属性及发展境遇[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欧昌梅 是冬冬;特大城市严控人口规模 大城市落户条件放松[N];东方早报;2014年
2 记者 周斌;特大城市积分落户严控人口规模[N];法制日报;2014年
3 记者 赵仁伟 王晓洁 陈冀 朱
本文编号:1101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10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