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工资机制、劳资关系与进城务工人口职业分层

发布时间:2017-12-23 04:11

  本文关键词:工资机制、劳资关系与进城务工人口职业分层 出处:《人口与经济》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工资机制 劳资关系 进城务工人口 职业上行流动


【摘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加速了进城务工人口的职业分化。本文探讨工资机制、劳资关系与职业阶层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城务工人口职业上行流动受工资机制和劳资关系的双重影响,且三者间互为因果关系。单纯的工资机制对于务工人口职业阶层上行流动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通过构建稳定的工资机制和稳固的劳资关系,可以减缓务工人口职业上行流动的压力。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能力;职业流动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理与实证”(712731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146;7127317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NCET-12-1014)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22AJY008)
【分类号】:C924.24;F24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西方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经历了从马克思的“人与生产资料关系”的单向度模式到韦伯(Weber)的“人与生产资料的相对分离”、“基于教育和技能的社会地位的改善”的多向度模式的转变[1-2]。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运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劳资关系中资本一方对于劳工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蔡f ;都阳;;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学动态;2011年09期

2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3 边燕杰,Ronald Breiger,Deborah Davis,Joseph Galaskiewicz,伊洪;中国城市的职业、阶层和关系网[J];开放时代;2005年04期

4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吴愈晓;;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符平;唐有财;江立华;;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玲;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向俊杰;;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历与其对村委会满意度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4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宇青;温新荣;;试论人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9 韩志斌;;利比亚政治危机的历史探溯[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10 陈端洪;;人民必得出场——卢梭官民矛盾论的哲学图式与人民制宪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俊俊;;“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沈奕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分层理论[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文;地方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周小亮;劳动力市场城乡歧视及其社会经济效应[J];当代财经;1994年09期

3 陈少晖;李丽琴;郑小玲;;60年建构与改革:渐行渐近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4 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袁志刚,封进,张红;城市劳动力供求与外来劳动力就业政策研究——上海的例证及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彭希哲;赵德余;郭秀云;;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姚秀兰;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J];法学;2004年05期

8 张庆五;有关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刘林平;外来人群体中的家庭与家族网络支持——深圳“平江村”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王美艳;蔡f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玮;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昭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D];浙江大学;2009年

4 乔明睿;就业权利失衡与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绮惠;;政府在调节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定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2 陈万志;;重视劳资关系支付“和谐成本”[J];群言;2005年05期

3 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4 周道华;;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和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吴德辉;谢丽威;;对四川省劳资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的调查和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成云;阎红梅;;澳大利亚劳资关系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6年04期

7 ;依法协调劳资关系 努力构建和谐宝安[J];红旗文稿;2006年06期

8 阎启义;;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J];红旗文稿;2006年10期

9 胡涤非;;三方博弈下劳资关系发展的制度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10 郭爱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资关系思考[J];求实;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金华;;改革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发展轨迹总结与展望——从较低层次和谐到纠纷和冲突激化再到更高层次和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家祯;;关于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李萍;罗宁;;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理论脉络与最新进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9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铁民;黎元生;;中国构建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强;劳资关系协调 政府作用不可替代[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安徽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处理好劳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光明日报;2006年

3 王龙玉;我市举行首届“好老板、好员工”颁奖仪式[N];金华日报;2006年

4 符启林 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劳资关系[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罗斌;劳资关系和谐需要法律支撑[N];南方日报;2007年

6 任一龙;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落国和;对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思考[N];朔州日报;2007年

8 刘克梅;劳资关系是一种“镜面效应”[N];工人日报;2007年

9 丁晓钦 整理;当代世界劳资关系的动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秋风;政府在劳资关系中扮演的角色[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志栋;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红涛;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易臻真;当代中国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动态发展及其演变研究(1992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孟钟捷;德国劳资关系演进中的里程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发生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社会转型期新型劳资关系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2 廖继兴;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伦理透视[D];华侨大学;2009年

3 郭志栋;建国初期我党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政策及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4 程芳琳;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斌;二战以来英国劳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战成秀;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8 郑学敏;国企改制前后劳资关系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刘书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杨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2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322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