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视角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老龄化 养老资源 市场配置 特征价格 打包定价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窘况愈益明显。现有养老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对特征价格(Hedonic)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价格可以反映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供需情况的结论,这一配置可以激励厂商增加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基于此结论,本文首先给出养老服务产品的特征价格函数的展开式,再设计了先把养老服务产品打包定价而后出售、以价格机制为依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优化路径,期望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养老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困境。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 dilemma of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total amount of endowment resources is insufficient, the structure is out of balance, and the allocation is unreasonabl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feature price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rket can allocate resources effectively. Price can reflect the quality of old-age service and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conclusion, this configuration can stimulate manufacturer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old-age service products.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This paper first gives the expan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rice function of the old-age service product, and then designs the package pricing and then the sale of the old-age service product. Based on the price mechanism, the optimal path of exerting the decisive role of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expec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old-age resources in a market-oriented manner.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扶贫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经验及政策研究”(2013ZR003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69.6;C924.24
【正文快照】: 引言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达到1.27亿,占总人口的9.4%,1预计2020年将达到2.42亿,2025年将突破3亿。[1]如何为如此大规模的老人妥善养老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复兴;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3期
2 张胆;;我国养老资源的社会配置问题[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波;;养老可否超越市场化和福利化之争[J];人大建设;2009年09期
4 黄乾;农村养老资源供给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5 柴效武;养老资源探析[J];人口学刊;2005年02期
6 翟德华,陶立群;老龄产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S1期
7 邓国营;徐舒;赵绍阳;;环境治理的经济价值:基于CIC方法的测度[J];世界经济;2012年09期
8 陈晶;;不同地区农村养老资源的最优配置分析──基于分类分层的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3期
9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年祥,项光勤;进城农民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慕亚芹;顾玉娅;;农村失地老年人养老资源的现状·问题·对策——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吴翠萍;;城市女性养老的资源及策略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蒲新微;;当代社会老年人赡养支持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余飞跃;;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孝与不孝的理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闻洁;符翠丽;;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以洱源县运亨村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7 王刚义;赵晶磊;;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J];创新;2008年03期
8 杨建军;汤婧婕;汤燕;;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J];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9 柴效武,方明;售房养老模式中金融运营机制的探讨[J];金融论坛;2004年11期
10 毕金龙;;对我国传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评估[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树新;;关于北京市“十二五”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章国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浅谈[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3 翟德华;陶立群;;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选择决策模型理论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柳学信;黎曦;;北京市高龄老人养老机构优势分析——以松堂关怀医院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柳学信;黎曦;;北京市高龄老人养老机构优势分析——以松堂关怀医院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杨中强;赵艳霞;;我国发展反向住房抵押贷款的分析[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07年第4期(总第65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昭佑;云南民族地区养老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章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文俊;甘肃省促进人口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郝金磊;基于区域差异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金华;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李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曹煜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舟燕;建立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清元;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璨;城市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政府支持[D];苏州大学;2010年
4 彭旋子;基于农村居民意愿的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胜芝;城市高龄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汤婧婕;浙江省养老设施供需分析及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白;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雷文霖;昆明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峰;;福建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J];发展研究;2007年10期
2 孟晓苏;应建立房产“反向抵押贷款”寿险服务——关于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J];发展;2002年09期
3 梅瑞江;;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出路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复兴;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3期
5 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6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8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9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政协一号提案及中国失地农民问题透视[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萧振禹;;试论老龄产业的革命[A];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陶立群;翟德华;;我国民办养老设施发展状况的研究[A];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杜守东;自立养老:不可或缺的养老资源[J];齐鲁学刊;2002年06期
2 杨健;;全方位整合养老资源——访省人大代表高平[J];江淮法治;2012年23期
3 贺书霞;;养老资源社会动员的框架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1期
4 ;十年后的城市[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8年01期
5 郭可敬;;关于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的建议[J];中国民政;2014年03期
6 左雪文;;且慢“豪华”[J];老同志之友;2007年04期
7 冯广宝;李洪刚;刘士福;;桑榆晚景美 尽享天伦乐——天津市宁河县养老服务中心掠影[J];中国民政;2011年06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呈祥;崔新杰;李志宽;曹兖生;;家庭是养老资源又是责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葛学凤;;发展“时间银行”,实现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柏年;;社区养老的政策选择和理论思考——丰台区社区养老资源站研究[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柴效武 作者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养老资源的类型划分和多方位审视[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栾吟之 朱珉迕;养老资源如何用在“刀刃”上[N];解放日报;2014年
3 云南省老龄委 先河 库相清;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刍议[N];中国老年报;2005年
4 关木;上海探索建立养老“轮候制度”[N];中国老年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成志;打出自己的品牌[N];中国社会报;2000年
6 周其俊;上海探索养老“轮候制”解决资源供需矛盾[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记者 周其俊;上海探索养老“轮候制度”[N];文汇报;2006年
8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 柏萍;人口老龄化挑战 当代城市养老体制[N];中国社会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马道军;“以老养老”缓解养老资源不足[N];南京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邵雪廉 吴振荣 陆旭升 王妃;市领导慰问部队官兵和困难群众[N];金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丽娜;我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于威;中国农村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鹏;长春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资源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东升;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王广超;养老资源及其作用机制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4 龙潇;中国城市养老资源需求与供给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黄君;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国军;多元福利视角下城镇养老资源供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郭文娟;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背景下养老资源供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冠男;我国城市养老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芦苇;我国城市养老资源整合方式探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10 成梅;公共养老资源的分配过程分析——基于后单位的研究视角[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42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