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内地汉族移民西南边疆地区的流向研究——以云南永昌府为例
本文关键词: 西南边疆 云南永昌府 移民 散居性 出处:《农业考古》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永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皇朝中央实施移民戍边、内地化政策密切相关,大量移民涌入永昌,形成内地移民西南边疆地区的高潮,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流向何处?或落籍边疆,成为边疆开发的生力军;或继续迁徙,成为移民缅甸的主力军;或不能适应气候环境,返回原籍,甚至染疾身亡;或逃避赋税,隐姓埋名,涵化随乡入俗。移民的多层次流向构成移民分布的散居性特点,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守卫边疆、开发边疆,为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n Yongchang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outhwest border area,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migration polic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imperial dynas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poured into Yongchang. To form the climax of the southwestern frontier region, where does such a large-scale migration flow? Or the border area, become the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force; Or continue to migrate,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of emigration to Myanmar; Or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return to their places of origin, or even die of illness; Or to evade taxes, incognito, acculturation of the local customs. The multi-level flow of immigrants constitute the distribution of diaspora characteristics,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live in harmony, jointly guard the bor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It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作者单位】: 保山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2013年保山学院重点课题(项目编号:01005)
【分类号】:K248;C92-09
【正文快照】: 明清时期,永昌府辖区范围虽有伸缩,但地域广阔是其疆域的主要特征,包括今天云南保山市、德宏州全部,临沧市大部分地区,以及大理州西部、怒江州西南部、缅甸东北部地区等广大地区。自元统一西南边疆以来,内地汉民族以各种方式源源不断移民云南,或落籍定居成为“客家人”,或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8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肖彩雅;;缅甸华侨华人及其社团[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光炜;“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2 颜章炮;清代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和分类械斗[J];清史研究;1998年04期
3 张超林;试析《商君书》的移民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王肇磊;贺新枝;;论清代移民垦植对鄂西北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十堰市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牛润珍;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与民族融合[J];河北学刊;1988年04期
6 杨馨远;明初河北移民[J];寻根;2003年01期
7 吴宾;;明清时期陕南移民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陆韧;;明朝统一云南、巩固西南边疆进程中对云南的军事移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4期
9 陆韧;;元代西南边疆与麓川势力兴起的地缘政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3期
10 罗运胜;;明清移民对湖南沅水中上游人口发展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邱宣充;;徐霞客与唐泰[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艳林;;明代天津人口初探[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鲁西奇;杨国安;;香口柯家湾: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区移民的生计、发展与宗族形态[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宫长为;;说“丧荒”——《周礼》官联内容考辨之三[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7 吴涛;;靖康之变与开封人口的南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白振亚;;朱元璋与凤阳歌[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9 胡迅雷;;试述清代宁夏府城成为“西陲一大都会”的社会历史条件[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古永继;;明代滇西地区内地移民对中缅关系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闽江;晚明华人旅越大移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孙宏年;两岸学者聚焦清代边疆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王宇;南头:1600年前深圳的城[N];深圳商报;2006年
4 郭世乐;也说秦直道[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5 高寿仙;“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赵永春;卜式捐资不为官[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韩长代;“二战”中日军为何未入侵澳门[N];协商新报;2006年
8 黄志忠 范忠俊 邢晓彤;关于“唐标铁柱”遗址在漾濞的探讨(一)[N];大理日报(汉);2005年
9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周智生;明清汉族移民与云南少数民族和谐共生[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仁杰;宋元之际东南地区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于秀情;明朝经营百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8 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9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刚;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汉人移民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廖启新;明清湘潭县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D];湘潭大学;2008年
3 于佳萍;清代闽人迁移东南亚的原因[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吕欧;清朝对三姓地区统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蒋金玲;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邹云保;十七世纪初中菲贸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D];厦门大学;2002年
7 龚义龙;人口迁入与经济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8 周融冰;嘉庆治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游鸿程;清代金门东南亚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徐爱华;1775-1850年山东移民东北与山东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80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48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