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场分析
本文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流场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使用地级市层次的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入中心的流场范围。我国已经形成了"4大5小"流入中心和以川渝皖赣湘豫为核心的流出圈。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广,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呈"漏斗"状,覆盖中南部省份;京津冀地区的流场辐射广大东北、华北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吸引力的辐射范围集中在邻近的中南省份;其他小流入中心辐射范围小,却也因历史、地理和经济特点呈现不同形态。流场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吸引人口流入的最重要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flow field range of inflow center in China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f population flow at prefecture-level city level. China has formed "4 big and 5 small" inflow center and outflow circle with Sichuan, Chongqing, Anhui, Jiangxi, Hunan and Henan as the cor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as a wide range of radiation, The radi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s "funnel-shaped", covering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rovinces, the flow fiel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wide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the attractive radiation range in the west coast of the Strai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eighboring central and southern provinces; Other small inflow center radiation range is small, but also because of history, geography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how different patterns. Flow field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attract population inflow;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the main power sources of population mo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科院2011年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qn09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孙峰华;李世泰;杨爱荣;黄丽萍;;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3 王桂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0年03期
4 朱传耿,顾朝林,张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人口学刊;2002年02期
5 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6 王桂新,刘建波;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04期
7 梁鹏飞;林李月;;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李传武;袁自强;李海建;;大别山区农民工结构特征与流动机制分析——以皖西金寨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5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许尔君;;现代城市人口流动的多元矛盾与机制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4期
7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J];测绘科学;2003年01期
8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9 陈爽,王进;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及外来人口影响测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10 逯进;朴明根;;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苟倩莹;李志刚;;不同管制下的“北上广”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4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7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8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欣;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的原因及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邱晨曦;澳大利亚悉尼移民社区发展可持续性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彦东;西部地区投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洁;我国流动人口态势分析与趋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董晓庆;嵌入性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8 左永君;新疆人口数量时序变化与空间结构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9 陈筱;户籍改革的区域差异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军;;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2 王燕;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城市问题;1997年06期
3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4 顾朝林,蔡建明,张伟,马清裕,陈振光,李王鸣,沈道齐;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5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6 王桂新 ,魏星 ,沈建法;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之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韦小丽;朱宇;;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桂新;关于中国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变动问题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9 王桂新;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与区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华;李世泰;杨爱荣;黄丽萍;;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2 彭希哲;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3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3期
4 李建璋;;流动人口别样的生存方式[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年01期
5 李文耀;;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基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3期
6 王晖;刘鸿雁;;关于青年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政策的若干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0年03期
7 黄公元;经济流动人口对我国人口控制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8 高振民;城市类型与外出流动人口的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9 曾艳红;武汉市与其它大城市流动人口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10 何金定;从几个大城市看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影响及对策[J];南方人口;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振才;王惠英;王心祥;蔡维一;;芝罘区0-4岁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现状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3 李欢龙;夏自成;;富阳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孙美农;;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汤学艳;;宣教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周平;;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8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吴浩;王年保;李丽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马万昌;;宜居城市与人口规模[A];建设宜居城市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宏钧;共处一地 共建和谐[N];台州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8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群 通讯员 谢韬;利川配备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N];恩施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文杰;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圣法;东海大陆架鱼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阳;陕西省人口空间结构与人口集聚格局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2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栗志强;郑州市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社区认同感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李琪;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丽云;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志刚;论迁徙自由[D];郑州大学;2006年
7 刘文宏;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琳;广州天河区城中村流动人口生存质量与卫生服务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林冰;流动人口意外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余励斯;广州市出租屋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5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1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