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福建省城镇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5 05:18

  本文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 空间分异 六普 福建省 出处:《人文地理》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自相关和GIS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城镇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福建省城镇流动人口在沿海多而密集、以区外流动为主,开放性和活跃性明显,而在内陆则少而稀疏、以区内流动为主,封闭性和粘滞性突出,但沿海和内陆均存在内部异质性;大城市流动人口密集且来源地广泛、对人口城镇化影响大,中等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较小,小城镇对区内流动人口有一定吸纳能力。文章还探讨了城镇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特征的驱动机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6th censu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GIS, etc. It is found tha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cities and towns in Fujian Province is large and dense along the coast. The internal heterogeneity exists i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but in large citie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dense and the origin is wide. The main flow is in the interior, the closure and viscosity are prominent,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dense and sparse in the interior, but the internal heterogeneity exists in both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while in the large citie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dense and the origin is wide.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mall scal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middle city, and small town has certain absorption ability to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is area.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On the impact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3503110001) 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JA13080) 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JJDZONGHE017)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杰;;长江三角洲省际人口迁移格局及影响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2 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3 王国霞;秦志琴;程丽琳;;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城市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4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5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6 王晓文;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9 刘望保;汪丽娜;陈忠暖;;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及其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12年02期

10 王桂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李传武;袁自强;李海建;;大别山区农民工结构特征与流动机制分析——以皖西金寨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黄信灶;刘雯;;西部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由“双重极化”引发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7 何海军;杜丽菲;郭小兰;高士超;;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8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林新媚;;建设和谐文化 促进海峡西岸和谐发展[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3期

10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J];测绘科学;200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2 千庆兰,陈颖彪;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3 罗仁朝;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策略优化探析——以南京、苏州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4 王德;叶晖;;我国地域经济差异与人口迁移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5 丁军;;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6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J];城市问题;2001年01期

7 王燕;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城市问题;1997年06期

8 赵民,朱志军;论城市化与流动人口[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1期

9 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10 彭震伟,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春亮,王新越;人口变动的空间分异及其规划学意义——以哈尔滨、伊春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2 张晓青,侯宏亮;中国劳动力市场空间分异研究[J];西北人口;2003年03期

3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城市综合竞争力及空间分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孟庆洁;;社会空间辩证法及其学科意义——地理学视角的解析[J];学术界;2010年05期

5 马海龙;;河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空间拓展研究[J];理论月刊;2009年04期

6 秦红岭;;城市居住形态:从空间分异走向空间融合[J];理论界;2010年02期

7 孙丽萍;;云南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及优化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姜斌;李雪铭;林建国;李明;;城市文化环境特质空间分异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陈云;;居住空间分异:结构动力与文化动力的双重推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海斌;王铮;;中国三大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左平;雷Z赯,

本文编号:1533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33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