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与人口城市化:基于甘肃的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切入点:经济结构转变 出处:《西北人口》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增长伴随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变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要素空间聚集是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如果非常态的工业化路径致使这一传导机制受阻,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就可能陷入低水平均衡状态。甘肃的经验数据证实了上述推断,从结构调整的视角审视甘肃的城市化战略,必须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大力吸引东部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群促进人口聚集。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sulting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elem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f the abnormal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causes th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 be blocked.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are likely to fall into a low level of equilibrium. Empirical data from Gansu confirm the above inference and examine Gansu's urban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attract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east to promote population accumul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clusters.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商学院;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批准号:08BJY049)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蒙慧;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缺陷及对策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1期
2 叶裕民;工业化弱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经济障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安徽城市化发展水平现状、特点及其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焦凤祥;;加快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措施——对砀山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明;;城市化定义界定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4 于春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5 屈晓杰,王理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6 徐霞;;论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9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李培祥;;广东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耿勇;再城市化趋势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帆;产业依赖假说与地区发展: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2 张继良,李冰,周登基;甘肃经济发展比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樊宝平;甘肃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协调性、效益性分析[J];开发研究;2002年02期
4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年07期
5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学能;宁俊飞;;城市化、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基于天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何镇宇;;云南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3期
3 徐玉德;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西北人口;2000年04期
4 赵忠璇;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红梅;陈雪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志凯;;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吴雅冰;肖斌;朱健仪;;论广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谭岚;;杭州城市化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J];经济论坛;2008年12期
9 陈瑾玫;我国地区经济差异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4期
10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喻莲;我国城市化步入“高价”时代[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4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5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6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杜萍;经济增长良好 降息大可不必[N];市场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朱永旗 方方;工业化和城市化:“十一五”怎么走[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余少谦;实现农村和谐经济增长[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5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