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关于人口年龄组的重新划分及其蕴意

发布时间:2018-03-24 07:26

  本文选题:人口年龄组 切入点:实年组 出处:《人口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文章基于当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青少年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成年人口界定过于宽泛,老年人口群体社会角色明显分化的变化态势,指出传统的三大人口组年龄划分标准已难以真实体现当代人口年龄所内含的社会经济蕴意。鉴此,文章将人生百岁预设为正常的人口生命时限,按每20岁为一个人口年龄段划分为5个年龄组,并赋予各年龄组相应名称,据以建构契合当代人口生命历程与社会角色的人口年龄组别。新的年龄分组不仅使人口生命时段在岁月流变中形成均分格局,便于统计和比较;而且使各年龄段的生命内涵与社会角色表达更加贴切,为适时调整社会公共政策提供依据。研究认为,无论放眼世界,还是聚焦中国,年龄结构调整的人口条件都已经或正在呈现。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contemporary population is obviously prolonged, the education years of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s too broad, and the social role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groups are clearly divid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criteria for dividing the ages of the three major population groups can no longer truly reflec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contained in the age of the contemporary population. In view of this, the article presupposes the centennia of life as the normal time limit for the life of the population. Divided into five age groups according to one age group for every 20 years of age, and assigned corresponding names to each age group, The new age group not only makes the life period of population form an even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course of time, but also makes it easy to compare and statistics. Moreover, it makes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of all ages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expression of social role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imely adjustment of social public policies.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no matter looking at the world or focusing on China, Age-adjusted demographic conditions have been or are emerging.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口研究所;
【分类号】: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雪原;;“人口盈利”与“人口亏损”[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4期

2 陈友华;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构造及在我国的应用[J];南方人口;1998年01期

3 郑晓瑛;人口科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人口、健康与发展[J];人口研究;2001年04期

4 柯海宝;;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V型的原因分析及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王晓杰;;人口类型各标准一致性的统计检验——以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6 田宝宏;丁丽云;;我国“人口与教育”十年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8年06期

7 汤;央吉;;我国人口转型的现阶段特征[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6期

8 滕泰;;人口改变政经格局[J];商界(评论);2008年09期

9 冯丽云;康静;;人口年龄结构对高校生源的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10 李合蕊;;浅谈青海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天路;;人口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制约和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2 杨中新;;从人口角度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汤兆云;;风险管理中的社会协同问题——基于人口风险管理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尹德挺;张子谏;;发达国家的首都人口:问题、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5 钱紫华;何波;;从《人口规程》到重庆市区县规划实践[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玉荃;;2000—2010年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黄匡时;陆杰华;;中国人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丰;深化改革以应对人口的深层变化[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山西省纪委驻省人口计生委纪检组组长 任建平;刍议人口宏观调控[N];中国人口报;2007年

3 翟振武 杨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N];中国人口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可;人口均衡咋实现[N];光明日报;2010年

5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晓峰;引导人口合理流动[N];吉林日报;2011年

6 钟甫宁 向晶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及政策含义[N];中国人口报;2013年

7 胡宏桃 陈炳澍;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特约撰稿人 程亚文;瑟罗没瞎说[N];东方早报;2007年

9 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肖明超;中国的人口结构变迁与消费结构变化[N];消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小言;我市少数民族人口尚处“成年型”[N];西宁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文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扬乐;中国Internet用户人口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敏;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解苗苗;2000年以来大城市人口与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纪绪勤;基于区域比较视角下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养老保障发展指数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王淼;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尉磊;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6 舒智伟;基于人口结构视角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7 殷婷婷;人口代际结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8 杨琳;居民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其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黄怡婷;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统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小o,

本文编号:1657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57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