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三十年研究回顾与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26 01:28

  本文选题:出生性别比 切入点:研究回顾 出处:《人口与发展》2013年05期


【摘要】:中国学者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对1981年-2010年中国学者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从三十年研究历程回顾及特点、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反思,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将来研究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期为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Chinese scholars have gone through thirty years on the study of the sex imbalance of birth population.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ex imbalance of birth between 1981 and 2010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have been reviewed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main viewpoints of the study on sex ratio at birth are systematically combed out. After review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area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sex ratio at birth.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市场、制度与网络:女性农民工职业发展研究(12CSH03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作权威层性别差异的机理与对策(12YZC840035)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绒,易想和;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乔晓春;;中国出生性别比研究中的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庄渝霞;;女性地位低的层级推演——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背后隐象的探析[J];南方人口;2006年01期

4 康建英;朱雅丽;原新;;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及未来女性赤字预测[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5 黄镔云;;家庭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微观人口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建新;;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唐钧;;治理性别比失衡一策[J];红旗文稿;2005年02期

8 邓国胜;低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徐毅,郭维明;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1991年05期

10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岑;陆卫群;;分因素贡献率在贵州省成人识字率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何苏阳,何宗祥;人口年龄类型的综合判别[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周萍莉;张书;;伦理视阈下,我国当前的出生性别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周云,任强;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魏亚萍;;我国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结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马小红;孙超;;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万宝惠;张晶;狄增如;樊瑛;;用人口金字塔模型探讨计划生育政策走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侯建明;;中国人口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汤兆云;张赛群;;福建省出生性别比:现状,原因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程燕;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网民的发展趋势[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汤兆云;;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肖富群;;性别平等与生育选择——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魏国英;;“性别生态”失衡问题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董立俊;;二十一世纪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应尽快实行“1+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汤兆云;;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基本态势及其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明河;况于珑;;建设“和谐贵州”背景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探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程恩富;王新建;;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回应十点质疑[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9 李家富;冯颜利;;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W,

本文编号:166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6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