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人口素质提高 切入点:人力资源能力 出处:《中国统计》2013年01期
【摘要】:正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都说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最稀缺的资本。一方面,任何物质资本和资源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劳动者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更多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资本资源的取得,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具有相应知识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而这些都需要人的素质来体现,通过人的活动来发挥。为此,我们运用台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资
[Abstract]:Is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shown that the human resource is the first resource, human capital is the most scarce capital. On the one hand, any material capital and resources play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all cannot do without the related skill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on the other hand, has mor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apital resources, also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has a corresponding level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ese need to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to play through human activities. Therefore, we use the sixth census of Taizhou the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统计局;
【分类号】:C924.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西飞;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姚旭;张丽娟;孙烨;;论人口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J];黑龙江金融;2007年04期
3 漆莉莉;我国人口素质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江苏统计;2002年05期
4 胡怡荃;;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黄春红,李彪;广东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南方人口;1998年04期
6 郭尚民 ,张本刚;人口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J];理论界;2003年02期
7 叶明德,孙胜梅;“浙江现象”与人口素质[J];人口与经济;2004年02期
8 费宇,施本植;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9 张本波;中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楠;李婷;;试论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3 张鹏飞;关于毕节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4 徐瑞;;内在学习的需求: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切入点[J];才智;2009年04期
5 孙艳颖;;我国“内生型”低生育水平预测的再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 魏风劲;;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和谐社会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金剑,刘永亮;我国城市化推动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城市;2004年02期
8 李志平;;人口较少民族政策下的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思考——基于人口经济学视角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8期
9 刘洋;;香港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当代港澳研究;2011年01期
10 边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轶清;;企业家创新能力来源及其生成机制——基于浙商“低学历高效率”创业现象的实证分析[A];浙商创新——从模仿到自主[C];2008年
3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曙光;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贻学;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应宏锋;政府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7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苗苗;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需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2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3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齐雪芹;“三型社会”视域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薛丹;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义根;中国金融结构变迁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牡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蒙古民族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丽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对中国的借鉴[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鑫;红利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规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德江;人口老龄化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林素 ,舒建军;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学习的动力[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2期
2 张西飞;西部大开发的人口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论我国人口素质现状及提高[J];成才之路;2007年31期
2 曾和杰;;浅论人口素质[J];南方人口;1990年02期
3 陈丽华;;提高浙江人口素质刻不容缓[J];浙江经济;2000年08期
4 石凤侠;;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9年02期
5 汤志延;我市抓人口素质提高的做法[J];统计与决策;1997年09期
6 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6期
7 王自明,刘清凤;论人力资本与西部经济开发的关系[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宋新军;;泉州人口素质的分析[J];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9 白剑峰;李晓宏;;我国将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J];党的建设;2007年02期
10 赵新艳;;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娅;骆建礼;王成娅;王春香;;关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中人口、经济、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杜娜;张雯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现状分析——以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乡镇、桂脚村为个案[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伟略;;中国现代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人口问题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5 刘笑飞;;世界人口大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成林;;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政策相适应[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叶文振;;“人口红利”与我国人口政策[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9 李占峰;宋旭光;;辽宁省人口功能区划分的定量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10 张杰;邹毅;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省县域级人类发展水平评价[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爱平 肖建生;人口流出大省 人口素质提高[N];湖南日报;2011年
2 钟昱;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强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记者 张微;“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白剑峰 李晓宏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N];人民日报;2007年
5 张淑会 实习生 王阿曼;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促进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N];河北日报;2007年
6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推进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耿兴敏;国家人口计生委关注农村人口和人力资本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山西省纪委驻省人口计生委纪检组组长 任建平;刍议人口宏观调控[N];中国人口报;2007年
9 杨天化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莱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计生办 鞠丽华;推进人口与社会的和谐发展[N];联合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平;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钰;东西部人口素质差异成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王建宁;河北省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4 朱玉芬;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波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吕磊;凉州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嗣鼐;中美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郭海阳;西部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9 黄强;四川省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蔡莉;中心城市的城市人口迁居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实例[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66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6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