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家庭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六普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生育选择 切入点:出生性别比 出处:《人口与发展》2014年05期
【摘要】:提出了一个家庭出生性别选择和生育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建立了当代中国家庭生育选择的多层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生育男孩概率与母亲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相关。选择男孩的概率与家庭已生育女孩个数正相关,与已生育男孩个数负相关。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减弱家庭男孩偏好的趋向。提高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比单纯提高人均GDP对家庭生育决策行为具有更大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ex selection and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families at birth. Using the 1/1000 sampling data from the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in 2010, The multilevel linear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of family reproductive cho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established. The probability of giving birth to a boy is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attributes of the mother, family structure and marriage model,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electing a bo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girls already born in the family.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migration have a tendency to weaken the preference of family boys.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rate and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have more influence on family reproductive decision-making than on per capita GDP.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委托课题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树茁;胡莹;;性别失衡的宏观经济后果——评述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树茁;尚子娟;杨博;费尔德曼;;中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社会管理:整体性治理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2 杨晓兰;张安全;;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基于地级城市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14年01期
3 李树茁;;性别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与婚姻策略[J];探索与争鸣;2013年05期
4 宋全成;文庆英;;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人口社会学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江涛;;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述评与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胡莹;李树茁;;中国当代农村流动女性的婚姻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郭显超;黄玲;;我国婚姻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4年04期
8 李树茁;果臻;尚子娟;;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概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涛;婚姻推迟与性别比上升的经济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艳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治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树茁;姜全保;刘慧君;;性别歧视的人口后果——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模拟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2 赵白鸽;;人口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J];人口研究;2010年04期
3 李树茁;陈盈晖;杜海峰;;中国的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丰;安德鲁·梅森;沈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3期
5 蒋正华;;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茁;姜全保;;“关爱女孩行动”可以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吗?[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3期
2 蔡菲;;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分因素贡献率[J];人口研究;2007年04期
3 赵开斌;;出生性别比的统计表征及控制[J];统计研究;2007年10期
4 西安市出生性别比调研课题组;刘军平;;西安市出生性别比调查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军昌;王希隆;;广西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与治理[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3期
6 周萍莉;张书;;伦理视阈下,我国当前的出生性别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吕红平;董项楠;何颖玉;;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8期
8 翟振武;杨凡;;中国出生性别比水平与数据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2009年04期
9 王广州;;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的监测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4期
10 陈雅芬;于亮;眭茜;蔡静芬;;无锡市2003~2009年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进京;王红宇;;青海人口出生性别比现状及改善措施[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干建平;钟玉林;;中国双生子出生性别比[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刘明河;况于珑;;建设“和谐贵州”背景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探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林祥;;关于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思考[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汤兆云;;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利群;张敬婕;;媒介文化、人口政策与健康传播——中国新闻报道中“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传媒再现与诠释[A];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十佳论文集[C];2007年
7 朱楚珠;;社科研究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文书;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之探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张燕;我市男女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N];酒泉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颖;我力争15年内实现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N];科技日报;2007年
4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 张燕 刘锦桃;云南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与思考[N];云南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崔英英邋孙芳;永清以“三个到位”确保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N];廊坊日报;2007年
6 赵超构;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取得成效[N];铜仁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绍翔 实习生 李佳;我市建立打击“两非”行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N];台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潘春燕;从严处治“两非”行为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N];台州日报;2011年
9 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矿计生办 高军连;试论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N];科学导报;2011年
10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张红 陈蓓蕾;宜昌出生性别比何以23年保持正常[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W,
本文编号:1674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7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