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再分布的社会经济合理性及其“多中心集聚”分析
本文选题:人口再分布 切入点:不均衡性指数 出处:《南方人口》2013年05期
【摘要】:文章通过人口、经济不均衡性及重心变动分析,充分揭示了当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区域偏集依然严重,且还有加剧的趋势,同时"人口-经济"间的契合度也不高,甚至还出现人口重心移动与投资重心移动相背离的情况,这对近期人口空间格局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研究认为,在当前的中国人口、经济形势下,构建以"多中心集聚"为导向、"人的城镇化"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是未来进行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必由之举。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economic imbalance and the change of gravity center, this paper fully reveal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ts changing situation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 and there is a tendency of aggra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s not high, and even the shift of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deviates from that of investment center of gravity.This is very disadvantageous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spatial pattern.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Chines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new urbanization system with "multi-center agglomeration" as the guide and "human urbanization" 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opulation redistribu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城市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化社会适应研究”(10YJC840006)
【分类号】:C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2 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3 王辉;张萌;石莹;王亮;;中国海岛县的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4 胡志远;欧向军;;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5 张祥晶;;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及合理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6 叶彩霞;施国庆;陈绍军;;地区差异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年10期
7 欧阳慧;超大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问题初探——以广州市为例[J];南方人口;2001年04期
8 朱宝树;上海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发展态势[J];南方人口;2003年03期
9 詹奕涛;;六十年代以来香港人口再分布的研究[J];南方人口;1988年02期
10 李若建;;1949—1987年广东省的人口再分布[J];南方人口;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鸿婷;;基于LSTAR模型的我国省际农民人均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2 饶磊;;论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3 李佳;王青;;省际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异性与趋同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1年21期
4 周凤杰;张爱平;马楠;;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5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赵小风;黄贤金;张兴榆;陆汝成;李衡;;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_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7 张兴榆;黄贤金;赵栻泰;王倩倩;陆汝成;赵小风;;近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曹晓仪;林天应;张艳芳;董治宝;;1999—2010年重庆市人口与经济重心迁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03期
10 王春兰;杨上广;;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军民;侯艳玉;;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目标一致性评估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刘满芝;马燕燕;周梅华;王兆密;;中国煤炭供需与经济的重心演变轨迹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刘国斌;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范丽霞;中国乡镇企业增长与效率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永;基于GIS与多智能的北京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钧;新阶段山东省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宁宁;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市场拓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佩仪;中国区域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蒋莹;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周国丽;企业内部薪酬差异的测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祥晶;;中国职业人口的空间分布:现状及成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兵弟;对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变革的思考[J];城市规划;1996年02期
3 阳建强;城市的发展与衰退[J];城市规划;1996年02期
4 ;特大城市离不开外来人口[J];城市规划;1997年01期
5 张翔;上海市人口迁居与住宅布局发展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6 方绍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结构及其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7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8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9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10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媛;发达地区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与规划对策[D];重庆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成荣;;倾斜的人口分布——1933-1995年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J];中国国情国力;1996年11期
2 齐晓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年S1期
3 李若健;近代中国大陆人口再分布[J];人口与经济;1991年03期
4 张善余,高向东;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动趋势研究——以东京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5 王纯彬;外尾一则;;地铁城市人口分布演变规律研究——以日本福冈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6 梁西霞;朱志玲;种永斌;;宁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0年04期
7 李若建;;1949—1987年广东省的人口再分布[J];南方人口;1990年02期
8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6期
9 韩嘉福;张忠;齐清文;;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及其可视化[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10 L. A. Kosinski;胡崇庆;;加拿大联邦政府实施移民方案[J];人文地理;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ichael J.White;;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和人口再分布(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武云甫;檀星;孙巽;;预测沈阳2010-2050年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红;杨小唤;王新生;余瑞林;;荆江分洪区人口分布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内蒙古大学哲学系 包庆德;人口的生态生产与人口分布生态化[N];中国人口报;2004年
3 记者 左聪 通讯员 胡健华;铁山制作外来人口分布示意图[N];黄石日报;2008年
4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5 向华丽 程广帅 石智雷 李波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再分布研究[N];中国人口报;2010年
6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7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记者 邓亚金 通讯员 赵倩;格尔木人口分布“城多村少”[N];柴达木日报;2011年
9 陈华文;人口分布过稀制约西部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廖海亚;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孟兆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公共服务配置的有效性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人口分布及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白平平;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口分布特征和情景模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慧;城市人口空间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吴彩仙;中国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6 谭瑶;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自然环境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飞;鄱阳湖地区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5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0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