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政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本文选题:生育政策 切入点:教育获得 出处:《人口研究》2016年04期
【摘要】:文章利用双差分策略评估了中国生育政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农村地区为参照组,一胎化政策使在计生政策之后出生的城镇女性平均多接受了0.71年教育;以少数民族为参照组,生育政策使受干预队列中女性受教育年限提高了1.45年,生育政策对性别教育平等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随着女性相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中性别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但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没有显著变化,市场中性别歧视程度没有显著下降。同时,以家务分工态度和婚姻独立态度衡量的性别观念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市场歧视程度和社会性别观念没有显著变化,随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在未来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政策进一步强化就业平等,利用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性别平等。
[Abstract]: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China's fertility policy on the status of women by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strategy.The study found that, using rural areas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one-child policy resulted in an average of 0.71 years of education for urban women born after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for minorities as the reference group.The reproductive policy increased the education years of women in the intervention cohort by 1.45 years, and the fertility policy had obvious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equality of gender education.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ive education level of women, the gender income gap in the market began to narrow, but the gap of return on education between the sex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gre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did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market.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gender attitudes as measured by the attitude of division of household duties and the attitude of marriage independence.A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degree of discrimination in the market and the concept of gender, with the overall opening of the second child in China, employment equality can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rough labor market policies in the future, and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can be used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探索项目“中国生育政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的双重视角”资助(编号:SKTS2016009)
【分类号】:C924.21;D669.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略论法学教育中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爱玉;佟新;;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西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先进性别观与女性的发展[J];中国妇运;2003年04期
4 左伟清;广东妇女传统性别观念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许晓茵;陈琳;李珍珍;;性别平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3期
6 刘录护;;西方青少年性别社会化的研究进展[J];青年探索;2012年05期
7 李春玲;性别观念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女性的职业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6年02期
8 刘芳名;刘迟;;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平等——试谈性别观念在中共领导集体决策主流中的变革与发展[J];学理论;2011年06期
9 李洁;王颖;石彤;;社会性别观念对女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数据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3期
10 左伟清;广东社会性别观念调查与比较分析[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英;;“双栖型”女性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的分化[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永;;“2008中国十大性/性别事件”评选揭晓 性学者方刚等14名评选人呼吁把性的主导权还给每个人[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3 ;2010年“中国社会10大性/性别事件”及评点[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双喜;渐变与多元:当代青年的性别观念[N];中国妇女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大学生性别观念差异及其多重影响因素[N];中国妇女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虞宝竹;广告应宣传正确的性别观念[N];中华新闻报;2006年
4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中心校 赵侠;生活中的性别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周韵曦;消除性别暴力需要男性力量[N];中国妇女报;2013年
6 大滨庆子;将性别纳入教育现场[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高校知识女性的性别观念[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张红萍;改变性别权力结构才能改变姓氏观念[N];中国妇女报;2014年
9 刘淑丽 王洪波;重估中国历史上的性别观念和制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陕西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主任 赵惠燕;性别平等关键在争取决策权平等[N];中国妇女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天艳;埃赛俄比亚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燕;社会性别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丁海平;网络游戏中性别变换行为及其对玩家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高丽君;家务分工及其与性别观念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任曦昱;社会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阚莹莹;试论当代大学生正确性别观念的培养[D];贵州大学;2008年
7 王越;试论网络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观念建构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华娇;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于织;“性别逆向代言广告”的功用与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6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0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