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口红利、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
本文选题:人口红利 + 劳动参与率 ; 参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人口红利、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的协同联系效应。论文基于1990-2010年的甘肃发展数据,建立了甘肃省GDP、人口红利和劳动参与率协整分析模型。研究认为,劳动参与率是助推甘肃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口红利对甘肃经济规模扩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劳动参与率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6.88%,人口红利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3.48%。甘肃作为西部省份,用好用活人口红利、提升劳动参与率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Abstract]:The population dividend,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have the intrinsic synergistic link effe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data of Gansu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0,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odel of GDP,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 Gansu Province is establish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s the primary factor to boost the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and that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has a positive incentive effect on the expansion of Gansu's economic scale.For every increase in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the GDP of Gansu will increase by 6.88, and the GDP of Gansu will increase by 3.48 for every increase in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As the western province of Gansu,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living population dividend and increase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调查和评估研究” 甘肃省高等教育基本业务费“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农民就业方式转变问题研究”项目
【分类号】:C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直庆;王林辉;;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J];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2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3 雷晓康;张楠;;近年我国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综述[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4 胡鞍钢;才利民;;从“六普”看中国人力资源变化: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陈卫;都阳;侯东民;;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6 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1期
7 蔡f ;;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1期
8 郭琳;车士义;;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宋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闵维方;蒋承;;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孙瑜;;论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成本上升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董直庆;王林辉;;贸易还是产权:我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6 田雪原;;通货膨胀、劳动力市场与工资率走势[J];财贸经济;2011年07期
7 张彬斌;;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轨迹:兼谈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8 乔丽博;;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刘易斯拐点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9 汤凤林;甘行琼;;滞胀风险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选择[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10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4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5 隋澈;;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4)[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王玉龙;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晋;基于农民工视角的刘易斯转折点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薛丹;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媛;经济增长中软投入贡献的分解:方法与实证[D];兰州大学;2011年
4 戴心悦;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乐川;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行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谭寒;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甜;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8 田珍;我国劳动力流动对贸易模式转变的影响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9 俞文蜜;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陈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份额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善同;;2005~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J];财经政法资讯;2006年04期
3 付晨光;;对我国人口红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9年07期
4 杨娟;;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5 黄润龙;;“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8期
6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7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10 江曙霞;董保民;张小博;;产出吸引、制度演进与增量改革的产权边界——基于中国制度演进路径的动态考察[J];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彭希哲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N];中国人口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行;孙慧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J];经济经纬;2006年01期
2 熊永丽;;新疆劳动参与率偏低的原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3 郭新华;黄贞贞;;中国家庭债务与劳动参与率变动的非一致性关系——以1997-2009年数据为依据[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3期
4 邓婧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5 劳动力供给变化趋势与实现更加充分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曹佳;;我国劳动参与率变化分析[J];中国劳动;2012年11期
6 刘琳;;江苏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11期
7 马翠芬;;香港妇女的就业概况[J];青年探索;1988年04期
8 劳动保障部赴新西兰考察团;新西兰为提高劳动参与率采取的措施[J];中国培训;2005年10期
9 罗蓉;罗澍;;新时期改善就业管理提高近郊农民劳动参与率的思考——来自西部城市近郊农村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11期
10 李丽林;;中国转型时期 劳动参与率的测量、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丽林;劳动参与率:一个被忽略的重要数据[N];光明日报;2005年
2 李丽林 李琼林;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经济指标[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吴心韬;澳大利亚失业率降至三年半低点[N];中国证券报;2012年
4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教授 陈卫民;世界女性就业趋势观察与问题探析[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记者 缪琦;如何读懂美国就业数据[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6 湘湘;美国近几年职场女性趋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记者 翟朝辉;澳大利亚失业率降至新低[N];经济日报;2010年
8 FN记者 陶冶;联储报告新出炉 意外震撼华尔街[N];金融时报;2006年
9 蔡f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本报驻日本记者 贾文婷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韩秉宸;老龄化加速,,多国寻求出路[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美琴;女性的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石;新疆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饶泽华;乌鲁木齐市女性劳动参与率状况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曾婕;中国劳动参与率的现状分析及预测[D];河北大学;2011年
4 张雄;中国劳动参与率现状分析[D];贵州大学;2008年
5 方琦;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率状况与成因[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郑恒;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马静;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丽君;新疆女性劳动参与率状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徐官章;教育投资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白莉娟;基于家庭视角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3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