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复杂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2:44

  本文选题:人口迁移 + 复杂网络 ; 参考:《南方人口》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网络结构特征和网络复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首先分析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的整体演进,随后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分析三大区域网络结构的区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在演进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重心右倾趋势;(2)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特征;(3)北京、广东等一些少数中心节点支撑了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4)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在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演进过程中的空间受益并不均衡。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 of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the fifth and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and the sample survey of 1% of the population in 2005.The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network complexity of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China from 1995-2000 to 2000-2005 and 2005-2010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overall evolu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network in China, then divides the whole country into the east,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regional networks.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network shows an obvious right-leaning trend in the evolution of its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network. (2)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net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a small worldwide and scale-free network of complex networks.A few central nodes such as Guangdong support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network. The spatial benefit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igration network in China are uneven.
【作者单位】: 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8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孝平;尹春华;;复杂网络可靠性评价指标[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永庆;赵海;张文波;哈铁军;;城市人口迁移的网络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4 武文杰;董正斌;张文忠;金凤君;马修军;谢昆青;;中国城市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5 顾朝林,蔡建明,张伟,马清裕,陈振光,李王鸣,沈道齐;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6 覃森,戴冠中,王林;节点数固定的复杂网络模型初探[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2期

7 王林;张婧婧;;复杂网络的中心化[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年01期

8 张冬敏;;省际人口迁移的研究方法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年05期

9 赫南;李德毅;淦文燕;朱熙;;复杂网络中重要性节点发掘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7年12期

10 赵永亮;李昕;;我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边界效应——基于个体迁徙微观抉择模型[J];南方人口;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3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4 李传武;袁自强;李海建;;大别山区农民工结构特征与流动机制分析——以皖西金寨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李东生;高明伦;;高密度集成与单芯片多核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2年02期

7 袁剑;;游牧社会视角下的满蒙历史:清代族群问题再思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8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武森;魏桂英;白尘;张桂琼;;分类属性高维数据基于集合差异度的聚类算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建功;李平辉;谭欢;;B-A模型的改进模型[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Urban Traffic Complex Network Hub Node Analysis and Sig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Strategy Research[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蓓蓓;李凤英;毕军;;长三角城市环境公平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苏文;;近代景德镇瓷业经营环境与瓷都的演变[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7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晓飞;匡耀求;黄宁生;;广州市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9 苟倩莹;李志刚;;不同管制下的“北上广”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10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娟;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方;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似性识别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新;变速箱装配线人因质量事故控制及其复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挖掘及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闫霞;绿洲人口变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熊燕;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旭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涛;地方政府实践驱动下门户城市的空间发展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甄涛;基于社团发现的Blog信息收集原型系统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徐国祥;国内净迁移人口数估计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1994年04期

3 丁军;;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4 王燕;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城市问题;1997年06期

5 戴特奇,金凤君,王姣娥;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6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7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8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9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王姣娥;金凤君;孙炜;戴特奇;王成金;;中国机场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服务水平[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红宇;[N];农民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武洁;保障网络可靠性指标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刘全龙;复杂网络可靠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f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6期

2 王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召开“中国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学术讨论会[J];人口研究;1988年01期

3 穆光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J];人口学刊;1994年03期

4 范力达;省际间人口迁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1995年03期

5 邓文胜;我国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0年09期

6 张跃东;历史上陕甘宁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J];人口研究;1992年06期

7 杨有社,李树茁;我国区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J];人口学刊;1995年01期

8 陈国平;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新形式——民工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03期

9 续西发;新疆人口迁移问题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屈琼斐,钟逢干;广东省人口迁移区域性态势分析[J];人口研究;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沈建法;王桂新;;人口迁移的户口效应:广东省户口移民与非户口移民的比较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伟;吴志强;邓雪nr;;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的制度分析与城乡关系转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丁四保;;我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敏;;浅析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措施——以石阡县农村人口增长为个案[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红;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3 记者 曲一琳;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建立人口迁移 流动调节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魏津生;城镇化和人口迁移de新世纪[N];中国人口报;2001年

5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高春燕;人口迁移改变城市面孔[N];中国人口报;2003年

6 岳金平;促进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小真 广隶;和谐人居地 幸福扬州人[N];扬州日报;2005年

8 陆杰华;人口迁移研究的回顾与评述[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任远;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李子俊 张璐 徐涛;机会:吸引230万“新市民”[N];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霞;埃及人口迁移研究(1952年—2011年)[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振球;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龚洁;中国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范琦;城市化背景下的昆明人口迁移:现状、问题与对策[D];云南大学;2013年

6 赵宁;利益驱动的人口迁移动力学模拟[D];宁夏大学;2014年

7 汪胜兰;民勤绿洲农村社区人口迁移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韩丹;吉林省省际人口迁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鑫;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迁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文慧;江西省人口空间动态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4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