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
本文选题:低生育率 + 极低生育率 ; 参考:《人口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低生育率陷阱"理论认为,低生育率具有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三个自我强化机制,生育水平一旦降到1.5以下将很难回升。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生育率回升的事实质疑了该理论,挑战了它本身的一些论证和证据。"低生育率陷阱"说法可能只是对短期内生育率变动现象的总结,还不能归纳为规律。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在临界值1.5以上,尚未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多项调查表明中国目前的意愿生育水平在1.8以上,有60%以上的人在政策调整后会生育第二个孩子。同时,进度效应在降低时期总和生育率上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较高的生育意愿影响下,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进度效应的减弱,生育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出现回升而不是下降。断言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或面临"低生育率陷阱"的严重风险还为时过早。
[Abstract]:The theory of "low fertility trap" holds that the low fertility rate has three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 of demography,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Once the fertility level drops below 1.5,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recover.In recent years, the fact that fertility rates have rebounded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s challenged the theory and challenged some of its own arguments and evidence. "The theory of low fertility trap may be a summary of short-term fertility change, but not a rule.China's current fertility level above the threshold of 1.5, has not yet fallen into a "low fertility trap."More than 60 percent of people in China are expected to have a second child after the policy changes,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surveys showing that China's current willingness to have children is above 1.8.At the same time, progress effec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Therefo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fertility intention, with the adjustment of fertility policy and the weakening of future progress effect, the fertility rate will rise rather than decrease in a period of time.It is too early to say that China has entered a low fertility trap or is at serious risk of a low fertility trap.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3XNH183)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匡时;马小红;;关于低生育率的理论综述[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3 郝娟;邱长溶;;2000年以来中国城乡生育水平的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11年05期
4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08年04期
5 石人炳;;低生育率陷阱:是事实还是神话?[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6 崔红艳;徐岚;李睿;;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7 王金营;戈艳霞;;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对以往人口变动分析校正[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8 杨凡;赵梦晗;;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9 陈卫;高爽;;中国生育率转变中的数量和进度效应[J];人口研究;2013年03期
10 郭志刚;;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穆光宗;;构筑人口均衡发展型社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黄匡时;马小红;;关于低生育率的理论综述[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5 蔡泳;;联合国预测:中国快速走向老龄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6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7 李玉艳;周颖;赵洪鑫;黄萍;程建萍;陈家鹏;武俊青;;中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对期望孩子数的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年03期
8 周志刚;万立;陈丽红;;灰色混沌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短期人口预测[J];系统工程;2012年10期
9 孟令国;胡广;;东南亚国家人口红利模式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10 王美凤;任志江;;对我国低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J];沧桑;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洪鑫;中国三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现况及优质服务干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1年
3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叶江枫;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s,
本文编号:1761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6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