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认识中国低生育率风险
本文选题:人口形势 + 人口战略 ; 参考:《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摘要】: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显著超出以往预期。面对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新常态,人口领域需要有较大的改革。当前人口工作思路存在与人口现实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的核心是对低生育风险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人口工作存在只重当下、罔顾未来的偏向。生育政策调整的实质是对过去计划生育过度的补救和改正,既是对生育率过低这一主要人口风险的应对,也是人口发展彻底转向正常化、均衡化的需要。
[Abstract]:The speed and ex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hildren and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viously expected. In the face of minority children, aging population of the new normal, the population field needs greater reform. There ar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population work and population reality.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is the lack of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low fertility risk. Population work only emphasizes the present and ignores the future bias. The essence of the adjustment of fertility policy is to remedy and correct the excessive family planning in the past, which is not only the response to the main population risk of too low fertility rate, but also the need fo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o turn to normal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低生育率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840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志刚;;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秋成;;低生育条件下区域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发展效应——以大连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王丰;;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3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4 左学金;;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杨志勇;宋航;;中国财税改革战略思路选择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6 马正亮;;中国穆斯林人口发展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陆杰华;张韵;;2014: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8 张翼;;近年来中国人口与就业热点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9 国迎欣;;略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制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10 杨晓军;陈浩;;中国育龄妇女孩次递进比分析[J];南方人口;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窦艳芬;刘国风;;新时期人口计生服务转型的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宁泽逵;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明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账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史佳颖;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D];南开大学;2013年
5 全津;当代江西计划生育历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6 迟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菊春;儒家文化在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2 马东顺;当代中国计划外生育行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楠;新“空巢”家庭的角色适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许静;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战略选择[D];河北大学;2007年
5 赵维祥;超低生育率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赵晓霞;城市居民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及其致因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王帆;我国学前儿童人口预测与教育资源供给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8 李铮;生育意愿与行为“背离”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赵媛媛;金州新区生育“二胎”问题和政策微调调查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盛伟;生育水平下降后果及生育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亚非;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侯亚非;马小红;;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郑真真;;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覃民;李伯华;齐嘉楠;;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9期
6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7 马瀛通,王彦祖,杨书章;递进人口发展模型的提出与总和递进指标体系的确立[J];人口与经济;1986年02期
8 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9 马小红;侯亚非;;北京市独生子女及“双独”家庭生育意愿及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8年01期
10 贾同金,赛音;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J];人口研究;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贤权;;世纪之交美国对非洲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效果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李艳君;市场经济下的科技政策调整[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2期
3 中惃章,高凯军;关于“政策调整”和“分权”问题的国际比较考察[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4 郑士贵;国外中长期高技术计划的政策调整与转变[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6期
5 崔红志;孙翠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式、效果、问题及政策调整——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4年03期
6 尹莲英;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与我国利率政策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袁东升;;后危机时代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的政策调整[J];学术论坛;2011年04期
8 ;外经贸政策调整对我市经济的影响与应采取的对策[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刘雪明;;论陈云的政策调整思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梁晓娟;;从政策调整层面看次贷危机给中国的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靳英华;原玉杰;石春建;;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2 何秀荣;;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综述[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柏宝春;;从战略角度认识扩大内需政策调整[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厉征;这次退税政策调整为何不设过渡期[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喻春林;中储粮基层腐败案高发 或致大豆收储政策调整[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末冬;房地产政策调整效应须谨慎关注[N];金融时报;2014年
4 赵和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箭在弦上[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企业影响明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6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朱贤佳;退税政策调整 出口将现“前高后低”[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在政策调整中寻找生机[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浦泓毅;券商 近期利率政策调整概率低[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李秀明 李继锋;棉花政策调整脚步或近[N];中国纺织报;2013年
10 周俊生;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不应为了“救市”[N];现代物流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苌凤水;确定政策去向程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晋姣;西汉昭宣元时期的政策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蕊;中国利率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D];延安大学;2012年
3 单艳;我国引进FDI政策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费晓燕;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地方外贸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金梁;WTO农业协定下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袁绍栋;校外辅导机构生存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丽;“新农合”政策调整前后豫北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D];新乡医学院;2014年
8 苏媛媛;山东省吸引外资环境分析及政策调整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卫光耀;政策调整视角下1959-1961年浙江省饥荒原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杜利伟;近年我国“三农”政策调整及其影响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1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8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