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以湖南省拆迁户为例
本文选题:拆迁补偿 + 集体经济分配 ; 参考:《人口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文章利用实际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嵌入式logit模型,估计了拆迁补偿和集体经济分配对拆迁户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年龄、工资和经营收入以及教育水平等相关变量之后,集体经济分配对实际生育水平以及因生育偏好导致的生育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拆迁补偿与生育二胎无显著的关系,但与生育三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因性别偏好导致的额外生育一胎无显著关系,与二胎呈显著的正相关,使用嵌入式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对未来因性别偏好导致的额外生育子女数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10年后,湖南农村"少子化"趋势将逐步明晰。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ctual survey ,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demoli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ective economy on the procreation will and the actual fertility level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embedded logit model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after controlling the related variables such as age , wages and operating income and educational level , the collective economic distribu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fertility behavior caused by birth preference .
【作者单位】: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湖南省人口计生委;湖南省人口计生委财务处;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卫;靳永爱;;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2 杜本峰;;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影响因素及测度研究——基于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3期
3 李铮;;生育意愿的双峰偏好研究[J];人口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航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J];南方人口;2012年02期
2 罗希莹;李燕;Kek Khee Loo;龙燕;苏虹;;城市孕妇对胎儿性别的偏好与其心理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3 徐玮;田艳平;石智雷;;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3年02期
4 陆杰华;朱荟;;2010: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12年01期
5 李建新;彭云亮;;我国实际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邦戈茨低生育率模型应用[J];人口与经济;2012年04期
6 宋健;陶椰;;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2年05期
7 杜本峰;苗锋;;青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测度分析——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调查[J];人口研究;2012年06期
8 陆杰华;朱荟;;2011: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学刊;2013年01期
9 茅倬彦;罗昊;;符合二胎政策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10 杜本峰;戚晶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江丽娜;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丽华;某乡镇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保护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颖;晋南地区农村人口生育意愿转变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4 李铮;生育意愿与行为“背离”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5 方玲;政府优生“双免”政策绩效评价[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马学礼;婚姻对生育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亚非;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陈彩霞,张纯元;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年05期
5 马小红;侯亚非;;北京市独生子女及“双独”家庭生育意愿及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8年01期
6 茅倬彦;;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7 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9年04期
8 周长洪,黄丽华,周长洪;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农村妇女生育意愿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6年03期
9 周连福,关晓梅,李淑文;生育与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研究[J];人口学刊;1997年05期
10 孙奎立;;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9年04期
2 谭克俭;;出生性别比失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冲击及其纠正[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李树茁;闫绍华;李卫东;;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4 石人炳;熊波;;流动经历对农民男孩偏好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1年04期
5 严梅福;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5期
6 穆治锟;生育责任论——贩婴现象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刘文楷;;生育文化中生育性别偏好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8 齐亚强;牛建林;;现阶段完全母乳喂养的性别差异研究[J];南方人口;2009年02期
9 王玮;李林;;对当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郭志刚;中国90年代的生育水平分析──多测量指标的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ohn Cleland;;生育水平的多样性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侯佳伟;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历程及其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陈卫;;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树新;;北京市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立[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明河;况于珑;;建设“和谐贵州”背景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探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育水平稳定 人口素质提升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N];大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季耀昆;省人口计生委来济检查[N];济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迎春;2010年新疆人口将控制在2200万内[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4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徐静 倪秀萍;“人口红利”未结束[N];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刘威;克州落实计生奖励政策促农增收[N];克孜勒苏报;2010年
6 记者 晏华超;“玛普”模式试点将全面启动[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一博;我市人口生育水平保持平稳[N];陇东报;2007年
8 记者 王平;2010年:浦东新区将迎来人口出生高峰[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武耀琳;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大提升[N];朔州日报;2008年
1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曾毅;中国二孩政策平稳过渡的时机已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性别偏好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响;安徽农村居民生育行为的性别偏好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周俊山;西藏拉萨育龄妇女的生育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黄姗;广州市人口生育性别偏好对性别结构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珊瑚;我国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6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培;哈尔滨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冯慧芬;河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李晓琴;皖北农村妇女生育意愿转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顾丽丽;城乡结合部居民生育行为的性别偏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3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8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