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老年人对子女孝顺评价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4-24 23:12

  本文选题:老年人 + 孝顺 ; 参考:《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的十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的变化,子女对老年人的孝顺程度是否在上升或是下降?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老年人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的情况下,哪些因素影响着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评价?文章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十年间我国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总体评价越来越好;在区分老年人总体评价和同一批老年人在十年间的评价变化后发现,同一批老年人年龄增加10岁后评价子女孝顺的比例比十年前也在升高。子女的孝行和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孝顺评价的最主要因素;与"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同,有女儿且子女数较少的老人对子女的孝顺评价更好。
[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family, is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children to the elderly rising or declining? The evaluation of filial piety of the elderly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What factors affect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when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Aging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in 2000 and 2010,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filial piety of children in China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past ten years. After distinguishing the general evaluation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same group in ten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evaluating filial piety of children after 10 years of increase in the age of the same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en years ago. The filial piety of children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elderl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valuation of filial piety, and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having more children and more happiness" and "raising children to guard against old age", the elderly who have daughters and have fewer children have better filial piety evaluation of their childre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云英;黄金华;王禹;;论孝文化缺失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潘剑锋;钟建华;周红英;;孝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的调查研究[J];文史博览;2006年04期

3 刘汶蓉;;孝道衰落? 成年子女支持父母的观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12年02期

4 张文娟;;儿子和女儿对高龄老人日常照料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年06期

5 曲嘉瑶;孙陆军;;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变化:2000~2006[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6 杜鹏;武超;;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6年02期

7 唐咏;;孝文化的文献综述与孝观念的调查[J];社会工作;2007年01期

8 尹银;;养儿防老和母以子贵:是儿子还是儿女双全?[J];人口研究;2012年06期

9 郭秀娟;当代农村居民孝观念透视——汶上县汶上镇北门大街第三生产小组孝文化调查[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惠敏;陈佳妮;;中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路径选择[J];中国房地产;2011年06期

2 岳崇国;;中西孝伦理比较[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3 张笑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问题类型演变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韦璞;;老年人收入差异及其对收入满意度的影响——基于贵阳市两次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J];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5 段世江;安素霞;;志愿者活动是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兼论老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必然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丽辉;;加快老年商业保险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黑河学刊;2007年04期

7 焦克源;王瑞娟;;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8 陆淑珍;;广州市老年人经济状况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9期

9 范成杰;;农村家庭养老中的性别差异变化及其意义——对鄂中H村一养老个案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梁丽霞;李伟峰;;社会性别视阈下的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金华;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彭亮;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阚凯;非婚同居的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陈建兰;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雷继明;家庭、社区与国家:农村多元养老机制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大石桥市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钟读民;山东省青州市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丽娜;老年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徐亦文;城市空巢老人社区照顾的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瑛洁;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望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子女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林丽;经济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厉骞;新居家养老模式下旧住宅适老性改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祖扬;现代文明与孝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2 吴晓瑜;李力行;;母以子贵:性别偏好与妇女的家庭地位——来自中国营养健康调查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3 慈勤英,田雨杰;农村独女户男孩偏好转化研究——基于湖北部分县市的抽样调查[J];南方人口;2004年01期

4 尹银;周俊山;张天骄;;住房对城市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年02期

5 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人口学刊;2009年06期

6 孙鹃娟;;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0年01期

7 周德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的弱势地位与对策研究——来自山东农村的调查[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8 周律;陈功;王振华;;子女性别和孩次对中国农村代际货币转移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2年01期

9 徐勤;儿子与女儿对父母支持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1996年05期

10 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J];人口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华清,李南;中国城乡迁移年龄模式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2 ;声音[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年05期

3 查瑞传,刘金塘;中国妇女结婚生育的时期分析和队列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6期

4 明丽;华泽;阿里·可且;;超生的代价[J];农村.农业.农民;1997年06期

5 李伟;浅谈实用人口学的分析方法[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年06期

6 姜向群;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前景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1994年06期

7 陈小月;“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索[J];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03期

8 郭志刚;历时研究与事件史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1期

9 陈朝晖;生育分析中的孩次递进比方法[J];人口研究;1992年05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柏苏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杨利春 李秀娟;要特别关注女性老年人口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3年



本文编号:179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9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