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通婚圈地域结构分析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 通婚圈 ; 参考:《南方人口》2017年02期
【摘要】:本文使用2011—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地域模式与圈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之间的通婚地域模式具有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跨省通婚明显高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处于最低水平。地理通婚圈的空间圈层结构不但呈现出"空间等级分层"的物理结构,而且不同圈层本身的结构形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地理通婚圈结构自内向外,出现了通婚圆→通婚弧→通婚点的梯度演化。此外,地理通婚圈分异还具有一定的方向偏好。
[Abstract]:Using the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patter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geographic intermarriage circl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by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patterns of intermarriag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e cross-provincial intermarriage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ast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central region is at the lowest level. The structure of the spatial circle of the geographic intermarriage circle not only presents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spatial hierarchical stratification",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the different circles themselves. The structure of geographical intermarriage circle evolve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nd the intermarriage points of intermarriage circle and intermarriage arc evolve gradually. In addition, geographical intermarriage circle differentiation also has certain direction preference.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曲靖师范学院城市学院;
【基金】:2016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滇桂边境地区非法跨境通婚对人口安全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6ZZX209)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KFKT011) 曲靖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云南边境地区流动人口族际关系演变及其调试研究》(项目编号:2016QN012) 201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D2014ZD09)的大力资助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段成荣;梁海艳;;青年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J];南方人口;2015年03期
2 高颖;张秀兰;;大城市“两地婚姻”的变动趋势及特征分析——以北京为例[J];南方人口;2014年02期
3 王培安;;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社会[J];求是;2013年07期
4 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6 林鲁生;浅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及其社会经济效应[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游正林;农村妇女远嫁现象研究——河北省香河县外来妇女情况调查[J];社会学研究;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晶;;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几点争论——在“时间—空间—群体”维度上的探讨[J];人口与社会;2017年03期
2 王江涛;;预防子女被拐:城市流动人口中父母的社会支持与防范意识——基于广东省广州市的调查[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年03期
3 郑欣;高梦媛;;媒介化体验: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董磊明;翟晋;;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建构探究——基于对J市早点商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5 梁海艳;;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困境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07期
6 吴一凡;郑永彪;;基于自主治理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体育融入问题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S1期
7 陈文琼;刘建平;;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具体类型及其良性循环机制——中国农民进城过程的经验研究[J];城市问题;2017年06期
8 周爱民;;社会认同的影响机制——一个征地拆迁中矛盾化解的解释模型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9 杨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10 程欣炜;林乐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对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雅楠;王飞;;城镇居民婚姻匹配和家庭收入变动:1991—2009[J];人口与经济;2013年06期
2 李长印;;当代农村青年村内通婚现象调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邓晓梅;;国内异地联姻研究述评[J];人口与发展;2011年04期
4 周皓;李丁;;我国不同省份通婚圈概况及其历史变化——将人口学引入通婚圈的研究[J];开放时代;2009年07期
5 孙燕;;广东花都华侨农场通婚圈的田野调查[J];八桂侨刊;2009年01期
6 韦美神;;“内卷”与“扩大”:外出务工对瑶族通婚圈的影响——以广西田东县L屯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7 倪晓锋;;大城市婚姻迁移的区域特征与性别差异——以广州市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周丽娜;王忠武;;值得关注的农村通婚圈缩小现象[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10 唐利平;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通婚圈研究[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学军;;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需求和公共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2005年06期
2 张子珩;中国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5年02期
3 付晓东;;中国流动人口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4 黄相怀;;让所有人都生活在阳光之下[J];中国报道;2009年07期
5 ;中国流动人口分布(英文)[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10年01期
6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基本态势(英文)[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10年01期
7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公布——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2.11亿[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26期
8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9 ;那些数[J];领导决策信息;2012年32期
10 路遇,赵锋;中国流动人口的经济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孙铁翔;报告: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近2.3亿[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王洋;《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发布[N];中国人口报;2013年
3 华生;中国流动人口每年将增加500万[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4 滑生;中国流动人口突破一亿[N];文汇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达;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莹莹;社区化管理: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雷宸亚;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4 丁媛媛;当代中国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0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