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变迁与社会机制调整

发布时间:2018-05-04 14:48

  本文选题:生育政策 + 社会机制 ; 参考:《人口与经济》2014年06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育政策历经了波浪式的发展历程。文章结合社会机制相关理论对此过程进行梳理,发现生育政策的变迁伴随着社会机制的不断调整,表现为从20世纪50年代的以"行政—计划"、制约模式为主,逐渐转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指导—服务"、保障模式为主。当前,生育政策开始跃出单纯行政命令的简单模式与范畴,在社会机制的关照之下,将单一的制度性力量柔化为隐含于整体社会架构之下,通过多层面的制度外力量,协调国家人口意识与个人生育行为之间的空隙,从而为人口发展提供和谐力量。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ertility policy has experienced a wave-lik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s this process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al mechanism, and finds that the change of fertility policy is accompanied by the constant adjustment of social mechanism, which is manifes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plan" mode, which is the main mode of restriction in the 1950s. Gradually turn to the 20 th century since the 1980s-90's, "guidance-service", the main mode of security. At present, the fertility policy begins to leap out of the simple mode and category of simple administrative order, under the care of the social mechanism, the single institutional power is softened into hidden under the overall social structure, and through the multi-level external forces of the system, To coordinate the gap between national population awareness and individual reproductive behavior, thus providing a harmonious force fo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建国以来生育政策变迁与社会机制研究”(12YBA016)
【分类号】:C924.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兆云;1957年关于人口问题的大讨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马小红;孙超;;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李文;;中国新时期的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4 孟宪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品格及其指标测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任怀国;邓小平人口思想论纲[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胡惠芳;;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7 纪晓华;毛泽东与计划生育[J];党的文献;2001年01期

8 于学军;;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年的回顾与评论[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5期

9 田雪原;;论“三步走”中国人口发展战略[J];东岳论丛;2010年10期

10 孙旭培;董柳;;言论自由受压与国家发展道路扭曲——以马寅初的遭遇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郝静;;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自力;;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重话语与建构[A];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十佳论文集[C];2007年

3 杨魁孚;;学习毛泽东人口思想[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李琦;;20世纪50年代中共领导人人口控制思想探析[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5 李琦;;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人口决策历程考察[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6 田雪原;;新中国人口政策60年[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7 李家富;冯颜利;;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度经;知识的条件:人口控制论如何获得权威[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5 马奇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建;西部地区科技系统电子政务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马志飞;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1979-2007)[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飞龙;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婚姻与家庭研究(1950-198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周世厚;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决策中的利益集团政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马艳红;刘少奇“三农”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莉;我国现行人口政策论析[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娇娇;“文革”前江苏省的计划生育工作[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静;人口老龄化与老龄服务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花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幸;计划生育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1年

9 赖亮洲;生育权视角下的计划生育政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杨潇;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孔令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健全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黄庐进;;社会转型期中产阶层消费的社会机制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赵成文;名牌和名牌群落形成的社会机制[J];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4 李良进,风笑天;农村流氓恶势力形成的社会机制及其控制[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戚攻;论转型期“社会遮蔽”[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6 李钧鹏;;社会机制: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理路[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丽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社会机制探究——以义乌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犟将;论民主与法治的社会生成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谈曼延;论机遇[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43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43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