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人口、家庭再分配与地区的文化服务消费——基于直接比例税视角的经验分析
本文选题:新生人口 + 文化服务消费 ; 参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02期
【摘要】:文章利用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展开分析,研究了新生人口对地区文化服务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收入、政府文化支出、人口素质、老年人口负担、社会保障支出等变量后,新生人口数量对文化服务消费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这说明当年的新生人口越多,该地区的文化消费越有可能显著减少。文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新生人口对家庭而言,具有类似于直接的比例税效应,新生儿出生即意味着税收的增加,由此带来的家庭内部收入再分配会促使父母首先减少收入弹性大的文化服务的消费。因此文章的研究意味着,在发展文化服务产业时,除了"就文化产业谈文化发展"的思路外,其他思路也需要考虑,而就文章研究本身而言,减少新生子女父母的负担将有助于增加对文化服务产业的消费,并促进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
[Abstract]: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s for 2003-2010 years and using the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model,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pulation on regional cultural service consumptio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number of the new population on the control income,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expenditure, the population quality, the burde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so 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nsumption of services. This shows that the more the new population of the year is, the mor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in the region is likely to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tudy means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services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the idea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other idea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in this article, the burden of reducing the parents of new children will help to increase the burden of the article. Add consumption to the 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
【基金】:2011年度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2011LY023)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07JJD79015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327、09YJC84000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项目
【分类号】:C924.2;G124;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大伟;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王瑞泽,纪宏;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以2003年数据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叶宗裕;;对误差序列相关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4 王维国,张静静;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货运量预测方法[J];物流技术;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姜海;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谢卫东;股票市场波动性、传导机制与风险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桂文林;基于极端值理论(EVT)的金融风险度量[D];暨南大学;2005年
2 夏同令;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刘耀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周悦;基于新家庭经济论的当代女性阶段性就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远;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周定均;混凝土防渗灌浆单位量的实证及预测[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赵;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0年09期
2 邓小艳;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收入水平关系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秦海林;;农村消费结构的户间差异与农户收入分配[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4 连建辉;改革2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黄祖辉,王敏,万广华;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6 王洪亮;徐翔;;收入不平等孰甚:地区间抑或城乡间[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7 张蕊,田澎;中国城镇居民10年消费结构变化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黄赜琳;刘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张焕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地区性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5期
10 彭代彦;增加农民收入与乡镇政府改革[J];经济学家;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以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宋鹏;浅析新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文化的变迁[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5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