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1982~2010年期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研究——基于出生人口队列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30 09:06

  本文选题:人口普查 + 出生人口队列 ; 参考:《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Abstract]:Data consistenc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reflect the quality of census data.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hird, fourth, fifth and sixth national censuses, this paper fully considers the factors of population death and compares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same birth cohort in different census years, so as to test the consistency of census data.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in the study: firstly, the survival rate of more than 90%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birth cohort was more than 1 during the 28 years from "three common people" to "six common people",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sitive deviation occurred; Secondly, the population deviation of 91 birth cohorts at the age of 0 or 90 years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deviation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Third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eviation of birth cohort population between 1982 and 2000 by sex.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irth cohort population appears systematic devi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more serious population underreporting, population re-reporting or death underreporting in the censu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2 周皓;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漏报情况的重新估计——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3年02期

3 王金营;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4 乔晓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初步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05期

5 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6 郭志刚;对"五普"和"四普"队列人口一致性的再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营;;Family Planning Policy Resultsin Lower Population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2期

2 张绍合;贺建林;;从抚养比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政策取向[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3 陈婉清;;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探讨[J];调研世界;2010年08期

4 许小君;霍登奇;张艳;;四川省2008-2015年中学教师需求预测[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王学义;曾祥旭;;四川生育水平估计与未来人口总量预测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年05期

6 陈友华;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现状与前景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黄润龙;;中国独生子女:数量、结构及风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梁同贵;;我国省内省外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差异及原因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乔晓春,李建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再分析及其调整[J];人口与经济;1995年03期

10 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数据的评估与调整[J];人口与经济;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志明;;人口膨胀困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侯丽艳;我国三省不孕症的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明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账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陈正光;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国;主要疾病对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郭亮;商业银行IT外包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郎朗;四川省控制人口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赵艳枝;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张苹;山东省出生性别比地区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6 张一麟;移动电话号码资源的管理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徐上知;中国13个县(市)1993~2005年出生性别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8 樊勇;中国“人口红利”存续的论证[D];河北大学;2009年

9 许静;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战略选择[D];河北大学;2007年

10 王琼;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地区差异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乔晓春,李建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再分析及其调整[J];人口与经济;1995年03期

2 翟振武;1990年婴儿死亡率的调整及生命表估计[J];人口研究;1993年02期

3 李树茁;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动分析──兼论对1990年人口普查死亡水平的调整[J];人口研究;1994年02期

4 崔红艳;关于中国人口总量的探讨[J];人口研究;2000年05期

5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6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7 周皓;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漏报情况的重新估计——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3年02期

8 王金营;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9 乔晓春;从“主要数据公报”看第五次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梅 ,叶北笳;前所未有的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J];统计与决策;2001年06期

2 高秀娟;;“六字”推开街道人口普查工作[J];数据;2010年05期

3 贺本岚;金勇进;巩红禹;;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有关问题:国外经验及借鉴[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4 汤以伦;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J];江苏统计;2000年S1期

5 陈善友;;为了数据的准确——安徽省寿县人普办深入全县巡查调研“摸底工作”侧记[J];中国统计;2011年02期

6 李爱民;;对人口普查综合试点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0年04期

7 张为民,司徐钢;2000年人口普查实施效果和提出的挑战[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8 范凤姣;;人普,“精”与“力”的完美结合[J];数据;2010年11期

9 卢艳萍;;求真务实 攻坚克难 为人口普查谱华章——记肇东市统计局局长宋长军[J];统计与咨询;2010年06期

10 ;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在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上海统计;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斌;孙彦广;;提高钢铁企业数据仓库中数据质量的方法与探讨[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心科;金元杰;;一种基于PSM的DWP数据质量度量模型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文琳;;HPD源数据编辑中质量检查技术初探[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刘慧芹;;HPD源数据整合的质量检查流程与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慧芹;;HPD源数据整合的质量检查流程与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顾彬;王彦敏;卢刚;;大比例尺DLG数据质量检查方法研究[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孟啸;王宏志;高宏;李建中;;bibEOS:一个高质量的社会化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C];2009年

8 陶富强;;建立征信系统数据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9 吴玉珍;;提高中文馆藏书目数据质量的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群英;熊淑娣;;小比例尺图DEM、DOM检查方法的探讨[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强;切实抓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三个环节[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杨弘毅;人口普查要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N];中国信息报;2010年

3 记者 刘娜;确保数据质量 按时完成任务[N];渭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杨永芹 实习生 周娟;强调把数据质量放在重要位置[N];重庆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蔡启奋 通讯员 姜起耀;夯实统计“大厦”之基[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记者 师艳芳 实习生 丁丹丹;把数据质量放在普查工作的首位[N];哈密日报(汉);2010年

7 记者 王龙;坚持依法普查 确保数据质量[N];安阳日报;2010年

8 ;严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关[N];中国信息报;2000年

9 张伟;有效控制农普数据质量[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记者 祝蕾;年内所有“三上”企业网上直报率达100%[N];济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毅;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陈伟;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及其软件平台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杨武;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韩冰;地学G~4I系统中数据集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童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迎春;中国距离全面参与国际比较项目还有多远[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文杰;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宋立荣;基于网络共享的农业科技信息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静;质量驱动的数据仓库三层体系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王静;GIS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周宏广;异构数据源集成中清洗策略的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4 陈兵;面向银行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管理研究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5 谢福成;面向金融行业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控管的研究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李人和;数据流异常检测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范志勇;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吴芳华;失量地图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9 周芝芬;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清洗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10 朱学立;河南省矿产地数据库管理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5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