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感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 居住满意 ; 参考:《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摘要】:基于对上海、广州等7个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特征"下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居住条件"下的建筑类型、居住面积、上班所花时间和基本设施是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的主要因素,而"居住周围状况"以及"其他因素"下的变量则未见明显影响。其启示在于,增强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感需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出发,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关注流动人口自身状况及对居住情况的人文关怀。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resident statu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seven major cities , such as Shanghai and Guangzhou ,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ving satisfaction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 , health status and the basic facilities under " living conditions "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idents ' satisfaction of the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 The enlightenment lies in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atisfaction of the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needs to proceed from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 increase the security of the housing , pay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基金】: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批准号:12JZD022)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机制研究”(批准号:13BSH007)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虞晓芬;黄忠华;;自有住宅者与租赁住宅者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2 李志刚;;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12期
3 何立华;杨崇琪;;城市居民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4 陈丙欣;叶裕民;;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年03期
5 杜金岷;奚宾;;劳动力流动对经济贡献分析——基于期权视角[J];南方人口;2010年04期
6 蔚志新;;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基于全国5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3年04期
7 蔡f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6期
8 王桂新;潘泽瀚;;我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刘伟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3 王成璋,鲁强 ,黄龙跃;农业有效劳动力容量测度方法[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黄国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黄国华;;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罗仁朝;王德;;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09年02期
7 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8 罗仁朝;王德;;上海市流动人口不同聚居形态及其社会融合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9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10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罗仁朝;王德;;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苟倩莹;李志刚;;不同管制下的“北上广”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4 张志恒;徐菊芬;;南京江北副城浦口片区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5 张小平;吕学昌;;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6 章必成;;人口输出型地区外出人口特点与未来城镇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马玉荃;;2000—2010年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俭;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公司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孜;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苗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定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姜海;转型时期农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卫;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李建国;要素区域流动与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季高峰;浙江青田县城市化特色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杨新;“民工荒”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新形势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马翠;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晓庆;嵌入性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胡振球;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祖祺yN;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王炜;杭州城西片区居住区特征及居民居住满意度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丁淑芬;人口流动对生育率影响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10 朱臻宇;农村非农收入对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萍;;留京,还是回乡——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侯慧丽;李春华;;北京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非制度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叶裕民;;农民工迁移与统筹城乡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3期
4 陈丙欣;叶裕民;;德国政府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陈浮;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6 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7 千庆兰,陈颖彪;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杨春;莲坂流动人口聚居地社会状况调查[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9 马航;;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J];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10 戚本超;周达;;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变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卿;;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观点综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0年02期
2 谢白羚;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探讨——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3 王春云;对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9期
4 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5 张庆五;关于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6 谢自娟;徐平;;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新人口问题”[J];数据;2008年02期
7 冯英;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及提高素质的建议[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年04期
8 李安平;;关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衡阳通讯;2006年09期
9 郭兰芝;对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建议[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0年05期
10 原华荣;亢效虎;;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及对策[J];西北人口;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文;岚山区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四分”管理机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王桂新 王利民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N];中国人口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盛菊芳 本报记者 蔡炜;倾听城市流动人口的三大烦恼[N];新华日报;2006年
4 沈长松 毛学农;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有“三难”[N];江淮时报;2006年
5 广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许先云;创新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婷;探索中的创新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记者 刘经华 吴侠;强化基础工作 推进优质服务[N];安徽经济报;2009年
8 盟人口计生局;我盟加强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宝塔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张小平;如何搞好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N];延安日报;2008年
10 单之卉;北京全力备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礼嘉;城市流动人口与和谐社区构建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马国庆;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曾媛;发达地区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与规划对策[D];重庆大学;2003年
4 罗仁朝;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郭华民;论我国人口流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孟兆敏;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瑛;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透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凤琴;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夏婷;对城市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唐薇;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5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