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结构变迁与经常账目失衡

发布时间:2018-06-06 05:46

  本文选题:人口结构 + 经常账目 ; 参考:《南方经济》2013年11期


【摘要】:世界范围内持续多年的经常账目失衡并不鲜见,以往研究多关注汇率和净出口的关系,而忽视了经常账目余额的另外一种属性——本国在外国的储蓄。本文尝试从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本文通过构建包括幼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世代交替模型,理论分析和预测了:幼年抚养比上升会降低储蓄率、增加投资率,从而减少经常账目余额;而老年抚养比下降会提高储蓄率,增加经常账目余额;试图填补人口结构对经常账目影响的理论空白。接下来,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1年全球110个国家的强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静态和动态模型下均得到了与理论预测相一致的稳健结果。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抚养比的变化可以解释1990年至2007年间经常账目余额占GDP比重16.6%的变动。
[Abstract]:Year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around the world are not uncomm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mo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hange rates and net exports, ignoring another attribute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domestic saving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is proble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mographic change. By construct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del including infant dependency ratio and old dependency ratio,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and predicts that the increase of infant dependency ratio will reduce the savings rate an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rate, thus reducing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 decline in the old-age dependency ratio increases the savings rate and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and attempts to fill a theoretical gap in the impact of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on the current account. Then, using the strong balance panel data of 110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11, the robust results are obtained under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ult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variation of dependency ratio in China can explain the 16.6% change of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n GDP from 1990 to 2007.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重点项目“关于改善老龄健康保障机制和科学管理效益的研究(项目批准号:71233001)”的资助
【分类号】:C924.2;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庆;;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2 蒋云峗;;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代际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3 祝丹涛;;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4 贺菊煌;带生命周期消费的经济动态模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5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6 王仁言;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J];世界经济;2003年09期

7 贺菊煌;个人生命分为三期的世代交叠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8 卢万青;;比较优势、最终消费与我国贸易顺差——兼论全球经济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冲击[J];统计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帅;郑长德;;利率变动对居民跨期消费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任亚男;顾红侠;;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3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明睿;;我国储蓄——投资失衡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蔡f ;王美艳;;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6 王毅;石春华;;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7 陶爱颖;;全球失衡原因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8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9 李魁;;劳动力负担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10 杨继军;;中国外贸顺差的人口因素影响——基于动态GMM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兴民;庚丽娜;李桐;;深圳改革三十年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艾伦条件”的验证[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2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6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7 蒋静婷;;人口结构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马少康;资产价格对动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许旭;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正面影响及后续措施[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常晓媛;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盛洁萍;中国和印度经常项目失衡的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8 何泽慧;日本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任云;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与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3 裴平;孙兆斌;;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4 管涛;王信;潘宏胜;林艳红;;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6期

5 赵玉敏,郭培兴,王婷;总体趋于恶化——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年07期

6 佟家栋;;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J];国际贸易;2007年05期

7 张斌;贺冰;;从高额外汇储备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不平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8 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9 蔡f ;王美艳;;“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10 周勤;;我国的劳动力资源[J];经济论坛;2006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成荣;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政策不能动摇[J];科技导报;2000年05期

2 马英;;论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黑河学刊;2006年06期

3 钟水映;李魁;;中国人口红利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4 何亚福;;人口红利之是非利弊[J];西部论丛;2009年06期

5 刘亮;陈正伟;;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富喜;烟台市人口现状及变动特点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7 李建新;中国与印度未来人口实力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04年06期

8 陈涛;陈功;宋新明;郑晓瑛;;从人口抚养比到社会抚养比的探索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2期

9 北方;;特别公民[J];中国卫生产业;2005年12期

10 申玲;;新形势下我国“人口红利”面临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治国;;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刘成明;;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人口发展的成就、挑战及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伟略;;中国现代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人口问题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庞江倩;;1950~197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刘亚娜;;世界城市建设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邬沧萍;;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人口控制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顾嘉禾;;树立科学发展观 应对人口老龄化——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及对策思考[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5-2006)[C];2007年

10 段艳;;贵州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曙松;人口结构变化将长期影响中国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温宪;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文化视野[N];人民日报;2011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经济腾挪空间降低[N];经济参考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可;人口结构变化呼唤发展转型[N];南通日报;2011年

5 巴曙松;人口结构变化冲击中国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杨志勇;人口结构变化要求中长期财政战略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11年

7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孙建波;人口结构变化对当前通胀影响不容忽视[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李通屏(郑州大学商学院人口研究所) 李志鹏(河南省计生委);人口结构变化:教育发展的契机[N];中国人口报;2001年

9 ;陕西人口结构变化明显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人口之变与中国式“福利社会”[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传敬;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3年

2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英;重庆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2 程长胜;消费抚养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钱群飞;嵊州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梅秀花;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5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赵予恺;农村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张裕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甜;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爱芳;新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10 刘甜;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5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85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